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万方数据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I 要 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在日 本已有广泛的应用,虽然国内应用的工程实例极少,但是已得到大量学者的 高度重视,尤其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承载机理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其施工成本偏高。变截面井筒式地连墙在井筒式地连墙的基础上作出优化 和改进,保持了良好的工程特性和经济性,具有巨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前,还未见变截面井筒式地连墙的报道,有关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 步,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变截面井筒式地连墙的 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变截面地连墙 与井筒式地连墙基础竖向承载性状的对比分析,研究变截面地连墙的竖向承 载特性;2)以基本算例为基础,建立四种不同闭合段墙高和五种不同开放段 墙宽的变截面地连墙基础模型,分别对比分析闭合段墙高和开放段墙宽对变 截面地连墙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3)以基本算例为例,对井筒式地连墙和变 截面地连墙做简要的经济、技术性对比分析;4)建立了两种典型地质模型(地 质模型一:墙周土为均质软土;地质模型二:上半段墙周土为软土,下半段 墙周土的土层强度参数强于软土,弱于墙端土,即形成墙周土“上软下硬” 状态。)的变截面地连墙模型,分析两种工况下的变截面地连墙竖向承载性状; 5)通过理论分析,探究变截面井筒式地连墙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工作,本文取得了以下成果: (1)变截面地连墙的墙顶荷载由外摩阻力、内摩阻力、侧边摩阻力、闭 合段墙端阻力、开放段墙端阻力、承台土反力共同承担。变截面地连墙墙身 深度一定时,相同开放段墙宽和加载条件下,闭合段墙高越低,其可承受的 极限荷载越大;内摩阻力发挥深度越大。变截面地连墙墙身深度一定时,相 同闭合段墙高和加载条件下,开放段墙宽越小,其可承受的极限荷载越小, 但内摩阻发挥深度越大。 (2)根据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占施工成本比重较高钢筋的制作安装、 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工序进行经济性分析,基本算例中,井筒式地连墙??直 接工程费分别比闭合段墙高 15m、开放段墙宽 4.8m 的变截面地连墙的直接 工程费高出了 28.06%,但其极限承载力仅下降了 3.46%;因此,针对基本算 例的情况,从施工成本和竖向承载力两方面考虑,变截面地连墙的承载效能 更高,且其闭合段墙高宜在整体墙体深度的 50%~60%,而开放段墙宽宜在地 连墙内边长的 60%~70%。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II (3)两种典型地质模型中,变截面地连墙的竖向承载性状受到土层强度 参数的影响,荷载分担比有所不同。综合两种典型地质模型中变截面地连墙 的竖向承载性状,结合施工成本考虑:地质模型一情况下的变截面地连墙的 闭合段墙高宜在整体墙体深度的 40%左右,而开放段墙宽宜在地连墙内边长 的 65%~75%;地质模型二情况下的变截面地连墙的闭合段墙高宜在整体墙体 深度的 40%左右,即闭合段墙端进入土层 2 中 2m 以下,而开放段墙宽宜在 地连墙内边长的 60%左右。 (4)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变截面地连墙基础竖向承载力的近似 计算方法,并与算例中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确定了近似计算方法 中的安全系数取值范围。 关键词:井筒式地下连续墙 变截面井筒式地下连续墙 数值模拟 竖向承 载性状 竖向承载力计算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PAGE 3 万方数据 Abstract The caisson diaphragm wall foundation is a new type of bridge foundation, and it had good integrity and was already used widely in Japan. Although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example was little, it was got more attentions by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especially the bearing mechanism of caisson diaphragm wall. Based on the caisson diaphragm wall, the caisson diaphragm wall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was mad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kept the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Currently, there was no report abo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