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北大简《妄》篇之孝弟(悌)兹(慈)悔.docVIP

说北大简《妄》篇之孝弟(悌)兹(慈)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北大简《妄》篇之孝弟(悌)兹(慈)悔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860 PAGE 收稿日期:2016年7月15日 發佈日期:2016年7月15日 頁碼: PAGE 9/ NUMPAGES 10 說北大簡《妄稽》篇之“孝弟(悌)茲(慈)悔” (首發) 黔之菜 北大漢簡《妄稽》簡1有下引一段話: ? 此字整理者釋為 此字整理者釋為“營”,此據楊元途說改釋。見楊元途《北大漢簡妄稽、反淫校讀筆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Srcshow.asp?Src_ID=2812,2016/6/3。 整理者注釋說: “茲悔”即“慈誨”,慈愛教誨。或“悔”通“宥”,“慈宥”謂仁慈寬宥。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9頁。 網上已見多人對整理者的這一說法提出異議,但他們大都認為“悔”字當讀為“惠”。 可參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一)), HYPERLINK /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 可參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一)), HYPERLINK /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 /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2016年6月7日;《北大漢簡〈妄稽〉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 HYPERLINK /bbs/read.php?tid=3371page=5 /bbs/read.php?tid=3371page=5,網友“海天遊蹤”說,48樓;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HYPERLINK /SrcShow.asp?Src_ID=2853 /SrcShow.asp?Src_ID=2853,2016/7/4。 “悔”曉紐之部,陰聲;“惠”匣紐質部,入聲,二者讀音差距較大,故言“悔”讀為“惠”可疑。 但他疑整理者讀“茲悔”為“慈誨”之說正確,并說:“慈”謂慈惠,誨謂教誨,是兩個義項,又引《說苑·建本》“賢父之於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誨以成之”為證, 王寧《讀北大簡四妄稽零識》,武漢大學簡帛網,/show_article.php?id=2594#_ednref2,2016-07-14 王寧《讀北大簡四妄稽零識》,武漢大學簡帛網,/show_article.php?id=2594#_ednref2,2016-07-14。 我們知道,“悔”、“惠”二字的古音并不相近(“悔”為曉母之部,“惠”為匣母質部,古韻學家或以“惠”字為脂部去聲字),并不具備通假的條件。而且在傳世及出土文獻中也未見“悔”、“惠”相通之例,所以將“悔”讀為“惠”,從語音方面來講,是不能成立的。 我們認為,“悔”可讀為“敏”,“悔”、“敏”二字並從“每”得聲(上博簡二《子羔》簡4有“每以寺”語,何琳儀先生讀“每”為“敏”,後來郭永秉先生釋出了“”字,并指出簡文應讀為“敏以好詩”,與古書中的“敏而好學”辭例相近。 參郭永秉《說子羔簡4的“敏以好詩”》,收入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81-186頁。),從《詩經》一直到漢魏時期的韻文,“敏”字皆與之部字押韻, 參顧炎武《音學五書》,中華書局,1982年,334-335頁。無一例外。 只有劉熙《釋名·釋言語》云:“敏 參郭永秉《說子羔簡4的“敏以好詩”》,收入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81-186頁。 參顧炎武《音學五書》,中華書局,1982年,334-335頁。 只有劉熙《釋名·釋言語》云:“敏,閔也。進叙無否滯之言也,故汝潁言敏如閔也。”(見王先謙《釋名疏證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72頁)。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中華書局,2007年,74頁)解釋說:“敏”從每聲,在之部,汝潁言敏如閔,閔真部字(引者案:閔為文部字),此為《切韻》“敏”歸入軫韻的最早的方音。 “敏”有勤勉的意思。《禮記·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鄭玄注曰:“敏,猶勉也。”《漢書·東方朔傳》“敏行而不敢怠也”,顏師古注:“敏,勉也。”《大戴禮記·五帝德》“長而敦敏”,王聘珍注:“敏,猶勉也。” 以上的書證,可參《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964頁。上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錢穆先生注:“敏,疾速義。孔子好古敏以求之是也。”對於“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句話,錢穆先生譯為:“他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問及下于他的人為恥,這就得諡為文了。” 錢穆《論語新解》,收入《錢賓四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