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看得见风景房间背景象征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述看得见风景房间背景象征意义

论述看得见风景房间背景象征意义   摘 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背景的象征意义的挖掘,说明这些背景如何与小说的情节发展相吻合,以及它们如何帮助福斯特更好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1-02   1 引言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   根?福斯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小说的第一部分发生在意大利,第二部分发生在英国。在这部小说中,意大利和英国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名称,它们蕴含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地点如此,就连小说中出现的季节和天气也不是简单的环境描写,它们与小说的情节发展相吻合,象征着女主人公露西觉醒、成长的历程。   2 地点的象征意义   英国就像巴特利特小姐呈献给露西的一样“那是个没有欢乐也没有爱的世界……那是个充满戒备与障碍的羞怯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每时每刻都可能促使生命开花结果的爱与真诚”。人们受“迂腐的道德观念”和“陈旧的错误观念”的束缚,生活枯燥无味。他们压制自己的真实感情,认为表现出激动等这样的情绪“有失君子风度与大家闺秀的风范”。在福斯特看来,他们思想混乱,是大步前进的“黑暗中的大军”。“他们既不受感情支配,也不受理智驱使,却跟着时髦口号,大步走向自己的命运。这大军中多的是愉快、虔诚的人。然而他们却向唯一值得重视的敌人―心中的敌人―投降了。他们违犯了爱情与真理,因而他们对美德的追求是徒劳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受到了指责。他们的风趣与虔诚出现了裂缝,他们的机智变成玩世不恭,他们的大公无私变成假冒伪善;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感到不舒服,也使别人感到不舒服。”这些所谓的中产阶级的绅士表面上看彬彬有礼、讲究文雅举止、有教养,实际上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虚伪、势利、傲慢、沾沾自喜、刻薄、冷淡。他们“筑起了栅栏”,与人交往时存在着“无法搬掉的屏障”。同时这些体面人士也没有把女性放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他们把女性作为受男性领导和保护、等待骑士去拯救的艺术品。女性被教导要成为“中世纪女士”那样的“理想人物”。在英国社会拘泥世俗常规和过分注重得体的社交礼仪的环境下,中产阶级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人交往时客套、拘谨,缺乏活力和人情味,成为了福斯特所批判的“发育不良的心”的人。   小说中出现的两个场景是英国社会的典型缩影。其中一个就是小说一开篇给我们呈现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贝尔托利尼公寓。这个公寓虽然位于异国他乡,却完全是一副英国派头。不仅“满口伦敦东区土话”的房东太太和公寓的陈设布置使露西觉得“像是还在伦敦”,而且即使到了意大利旅游,英国社会等级森严的氛围依然挥之不去。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细节就是当讲真话、好心肠的艾默森父子提出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露西和她的表姐巴特利特小姐交换时,却因为不够委婉得体被认为缺乏教养而不被公寓内的其他身份较高的游客认可。另外一个就是塞西尔位于伦敦的家―“维斯太太的陈设齐全的公寓”。露西去伦敦探望维斯太太,一天,维斯太太“把那些名人的孙儿辈凑拢来,设了一次晚宴。那天菜肴实在不怎么样,但人们的谈话中流露出一种不乏俏皮劲儿的厌倦情绪,倒给了露西很深刻的印象。看来人们对一切都感到无聊。一个个慷慨陈词,却又突然讲不下去了,但仍能保持风度,在一片友好的笑声中,重新振作起来”。维斯太太对待塞西尔“也很生硬,仿佛塞西尔不是一个儿子,而可以说是一群孝顺的人”。露西意识到“她的伦敦生涯将使她与她过去所热爱的一切疏远一些”。英国就像“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枯燥、沉闷、封闭、压抑。   意大利是一个平等、自由的世界。在这种氛围下生活的意大利人热情奔放、真诚坦率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意大利马车夫法厄同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在去菲耶索莱的路上,“他请求让普西芬尼搭车”,在普西芬尼被准许上车坐在他旁边后,他“立即把左边的缰绳套在她的头上,这样就能让自己搂着她的腰赶车。她并不在乎……这次游览真正感到乐趣的只有他们……马车又意外地向前倾斜……法厄同竭力想同普西芬尼接吻,已努力了好久,这时刚成功”。法厄同不仅自己能够对爱情做出充分的回应,还充当了露西和乔治之间爱情的桥梁。当露西问法厄同“好先生在哪里”时,法厄同认为“好先生”理所当然是乔治,而不是露西要找的两位牧师先生。就像毕比先生说的“意大利这个民族……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想要什么,他们倒先知道了……他们知道我们在想什么,能预先说出我们的愿望……他们把我们心里所想的都暴露无遗”。他要把露西带到乔治所在的地方。在去找“好先生”的途中,法厄同“采摘了一些大朵蓝色紫罗兰”给露西,露西觉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