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辽代龙龛手镜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辽代龙龛手镜价值

试析辽代龙龛手镜价值   摘 要:《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全书共四卷,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而刻本稀见,抄本殊鲜。虽然传世量少,但其在字书发展史、俗文字学、古籍整理、音韵、词汇研究、敦煌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龙龛手镜》;行均;价值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19-03   一、《龙龛手镜》简介   《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本书撰写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宋人重刻时因避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嫌讳,改为《龙龛手鉴》。全书共四卷,分二百四十二部,部首的先后和各部之字均按四声的顺序编排。全书收字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注文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   《龙龛手镜》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因此刻本稀见,抄本鲜见,后世知之者甚少。现存的版本主要有宋刻本、清刻本及抄本。传世的宋刻本主要有三种:一是现藏国家图书馆的宋刻本四卷,短缺的第二卷由明毛晋影宋抄补。后有玻璃版影印本;二是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宋刻本。民国十二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据该本影印,收录于《续古逸丛书》和《四部丛刊续编》。不过,上海商务印书馆本的第二卷实为商务印书馆藏本,与傅氏双鉴楼所藏一、三、四卷的版本不同,赵万里与杜泽逊均判定此卷乃南宋初年浙江重刻蒲宗孟本;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刻本。对以上三种宋刻本,杜泽逊先生从避讳、刻工等方面进行考订,认为三者均为南宋高宗时刻本。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宋嘉兴府刻本。   现存传世的清刻本主要有:乾隆间精刻本,前有李调元题跋,现藏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嘉庆五年(1800)慎馀堂刻本;清张丹鸣虚竹斋刻本,前有李慈铭题跋,国家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该本;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一个清刻、姚觐元录钱保塘批校本。清代丛书本有汪氏《正谊斋丛书》本;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函海本及上文提及的《续古逸丛书》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另外,高丽本《大藏经》中也收录有《龙龛手镜》,该本源自辽刻本,日本曾影印该本,1985年中华书局又据该本影印出版。中华书局本据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宋本补齐了原缺的第二卷。   现存传世的抄本主要有:明影宋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清初抄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经井斋影宋抄本,现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袁氏贞节堂抄本,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另外,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提及,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抄本,只是己变换行款,书法颇精,卷内钤有“金匮蔡氏醉经轩收藏章”、“蔡廷相藏”、“廷相”、“伯卿甫”、“蔡印廷祯”、“卓如”、“济阳蔡氏图书”等印记。此外,深圳大学正在建设的《中华大典》数据库也收录了《龙龛手鉴》,目前该书电子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二、《龙龛手镜》的价值   (一)龙龛手镜》在字书发展史上的价值   1.辨别字样更加精细。《龙龛手镜》对字的说解一般是先言字形的类别,次言字的音,接着是释义,最后给出字的异形数目。如《龙龛手镜》木部:“栖,俗:栖,正,音西,息也,又鸟栖木也。”《龙龛手镜》所收的字有的不辨形,这些字主要是一些常见或未收异体的字。如《龙龛手镜》手部:“按,鸟汉反,抑也,安也。”有的不释义,这主要是一些俗字,但所收字都有注音或可知道读音。   《龙龛手镜》从性质上来讲是一部字书,收集了大量佛经中的俗字。在《龙龛手镜》之前,还没有哪部字书像《龙龛手镜》一样收集了那么多的俗字。《龙龛手镜》对所收汉字进行了十分细致繁杂的分类。在《龙龛手镜》中有“正”、“俗”、“俗通”、“通”、“变体”、“误”、“古”、“古文”、“今”、“籀文”、“或作”、“同”等辨字样的术语,可谓名目繁多。   在《龙龛手镜》之前,字样之学已盛行。敦煌写本斯388所录《正名要录》将汉字字体分为“正”、“楷”、“讹俗”三类。《龛谬补缺切韵》中也有“正作”、“本作”、“古作”、“俗作”、“通俗作”、“亦作”、“或作”、“今作”等术语。当然,代表当时字样学最高成就的是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干禄字书》将汉字字体分为“俗”、“正”、“通”三体。较《干禄字书》而言,《龙龛手镜》收的汉字更多,对字体的分辨更为详细,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至。   2.《龙龛手镜》收形、注音、释义多处引用《玉篇》、《切韵》、《说文》。有一部分与今通行的《玉篇》、《切韵》、《说文》不同,据此可窥《玉篇》、《切韵》、《说文》之异本。   3.开字书音序检字法之先河。《龙龛手镜》在序中对其编排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总四卷以平上去入为次,随部复用四声例之。又撰五音图式附于后。庶力省功倍垂益于无穷者矣。”所谓“以平上去入为次,随部复用四声例之”,是指将其收录的两万余字分为262个部首,根据部首的读音按平上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