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近代早期英国对乞讨限制
试析近代早期英国对乞讨限制
[摘要]乞讨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近代早期,英国对乞讨进行了区别对待,分别给以惩罚和救济。此时,英国乞讨限制呈现出三管齐下的基本特征:精英献策、政府立法和城镇执行。英国对乞讨限制的这一特征使它有力地遏制住乞讨这一社会痼疾,从而保证了英国顺利地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关键词]限制乞讨;近代早期;英国
[中图分类号]K5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9)02―0231―05
16―17世纪是英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近代早期。在这个时代,英国贫困程度加深,出现了大批的乞讨者,并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乞讨问题。面对社会上出现的普遍乞讨,此时英国政府、社会精英和地方城镇都意欲进行限制。经过两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到18世纪时,英国对乞讨的限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功。因为到18世纪,乞讨在英国已经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如圣诞礼盒(Christmas boxes)等,公开乞讨已基本被消除。为什么近代早期英国的乞讨问题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这主要在于英国对乞讨的限制是三管齐下――精英献策、政府立法和城镇执行。
一、精英人士为限制乞讨献策
在中世纪,基于基督教“贫富互依”和“贫穷神圣”的理论,穷人被视为上帝的“孩子”,乞讨者被认为是伪装的“天使”。乞丐因此有存在的合理土壤,甚至方济各教团鼓励教士去乞讨――作为托钵僧。乞讨也因之被政府和社会所容忍。经过黑死病的袭击后,英国劳动力稀缺,许多农民不愿再接受庄园主的苛刻剥削。同时,此时社会物质生产的丰盈,为乞丐的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英国城市和乡间因此有不少四处游荡的乞丐。1349年,英国政府为保障庄园主利益颁布了第一部限制乞讨的法令――《劳工条例》(Ordinance of Labourers)。它除规定劳工必须接受政府限定的工资额外,还禁止人们给乞讨者施舍。
虽然在中世纪已经有一些虔诚的基督徒提出对乞讨的限制,如10世纪维罗纳的纳塞尔,但整个中世纪晚期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未严格执行限制乞讨的法令,乞丐仍然受到社会的宽容。因为英国劳工大众的生活因人口长期的停滞和人地关系的松弛而相对较好。但是,当英国进入到近代早期的时候,随着人口增长、圈地运动和解散修道院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贫困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政府。乞讨因此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在近代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最早提出消除乞丐的主张,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精英和王国政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荷兰著名的基督教人文主义作家伊拉斯莫就曾说:“身强力壮的乞丐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份施舍。”其思想在英国受到广泛的欢迎。在对乞讨的限制中,英国精英人士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建议为政府所采纳。较早如人文主义者威廉?马歇尔曾起草立法欲消除乞讨这个“有害的罪恶”,1531年,他曾建议在每个教区委派穷人监督员,穷人孩子要进入学徒训练,并以合理的工资雇佣穷人”。
英国教会人士也主张对乞丐进行限制,他们利用自己的身分和思想来影响世俗政府,如高级牧师列维就曾给国王爱德华六世宣讲乞丐问题。他说:“作为一个尊贵的人,一个受崇敬的人,一个诚实的富人,特别是市长、郡守、市政官员、镇长、警察或任何此类官吏,看到乞丐在街上经常乞讨,这是世界最大的耻辱,是对上帝的完全毁灭。这儿本不应有如此之人,只因他们缺乏救助穷者的仁爱施舍或惩治他缺点的改正方法。”清教对乞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6世纪末英国清教重要的思想家威廉?珀金斯主张对乞讨者区别对待。对真正值得救济的乞丐,威廉?珀金斯曾说,“上帝的意愿是穷人有权分享每个人物资的一部分,故此,如果他们没有流浪、乞讨和呼喊就不被救济,那是上帝的耻辱。”但对身强力壮的乞丐,他讲道,“因为这些胆大的和吵闹的乞丐从他人手中拿走所有的施舍,因此救济的分配是既不明智,也不平等”,因之不能给予他们施舍。
至17世纪末,英国的贫困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乞丐还不时四处流浪。时论家丹尼尔?笛福在1689年献给达尔比?托马斯的社会革新书――《计划论》中就乞丐的消除更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首先,他对乞讨者深表同情,他说,“我不信谁会下贱到完全甘于行乞,他们落到这个地步不是迫于贫困,就是出于卑鄙而无厌的贪心;所以,我由此肯定,对于任何乞丐都应该施以救济或惩罚,或二者兼施。”虽然他认为对出于贪婪的乞丐应该像惩罚一条狗似的惩罚。但对于行乞,他主张区别对待,“如果他行乞是由于贫困,而贫困可能起因于游手好闲,也可能是遭到意外;如果是后者,他就应该得到救济,如果是前者,他就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同时也理应得到救济,因为不管一个人犯了什么过错,总不应该让他饿死。”为消除乞讨者,他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