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文心雕龙唯务折衷
试论文心雕龙唯务折衷
摘 要:按照《文心雕龙》“唯务折衷”的研究方法,刘勰在处理文学批评中的争议时,取其折衷,自成一家,能够避免偏执一端,具体体现在探讨诗歌的抒情性和文体之变,尤其是评论五言诗时于诸家观点之中兼顾古今,包容并蓄,其折衷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风气密不可分,深受传统文化和佛教的多重影响。
关键词:文心雕龙;唯务折衷;抒情性;文体;五言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030-03
刘勰在《序志》中明确提出了他的研究方法是“唯务折衷”,“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1]。在这一方法标准的指导下,《文心雕龙》建构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时能够取其折衷,包容并蓄。刘勰对诗歌抒情性的认识、探讨文体之变、评论五言诗的地位等具体的问题中均能体现这一折衷思想。
一、《文心雕龙》中的折衷――刘勰论诗歌的抒情性
“言志”与“缘情”一直是文学批评领域争论不休的命题,《文心雕龙》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同时对诗歌的抒情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诗歌并不排斥抒情。《明诗》篇曰:“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2]由此可知,刘勰所理解的“志”包括了情感意志,是诗人整个内心世界的呈现。正如张少康对他的评价:“在文学创作上的‘言志’与‘缘情’的争论中,他从自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出发,是主张情志统一的。刘勰认为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情感是不能分开的,也是不能偏废的,应当是情中有志,志中有情。……《文心雕龙》全书都非常重视感情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对此有非常清醒的理论分析。”[3]刘勰推崇《诗经》,对“为情而造文”的诗歌大加赞扬。刘勰认为诗歌具有抒情性是自然之道,人的情感与外物相互契合,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然后成为诗歌。如《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4]《知音》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5]他还反复强调“情”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征圣》:“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6]认为“志足、言文、情信、辞巧”都是写作文章不可或缺的条件。《情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时,更是区分主次轻重,“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7],强调“情”的地位高于“辞”。《附会》篇“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8],认为诗歌创作必须以情志为灵魂。《文心雕龙》对诗歌抒情性的深刻认识源自对当时“缘情说”文论观的观照,陆机《文赋》提出了“诗缘情而绮糜”的主张,反映出魏晋南北朝对诗歌抒情性的自觉和激扬这一特点,《文心雕龙》中众多对诗歌抒情性的探讨显然是受这一时代特征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刘勰所说的“情”是指理性的情感,“情”与“理”相互渗透,将抒情性与说教性混为一谈,这一点又区别于“缘情说”强调情感的独立地位。《文心雕龙》中“情”与“理”的概念有时互相替代。如“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9];“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10]。这反映出刘勰依旧囿于传统,尽力糅合“言志”与“缘情”两说。此外,传统的诗歌理论虽不排除抒情性,但认为情感应当有所节制,好的作品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刘勰正是秉承了这种传统的诗歌观点,《情采》篇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11]刘勰所欣赏的情感要符合“约而写真”的要求,抒发情感的目的在于“以讽其上”,“情”与“理”不可分割,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刘勰按照这种价值标准对诗歌个体进行品评,他称赞《古诗十九首》:“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12]对曹操《苦寒行》的评价则不高:“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杂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13]认为曹操的诗歌只是具备正声的形式,其实是俗曲。刘勰的依据是曹操诗歌中言志过于杂荡,抒情不离哀思,哀伤的情绪表达过度,失去分寸。刘勰评论诗歌的标准仍旧遵循着传统的诗论观:“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若夫艳歌婉娈,怨志诀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14]对抒写强烈情感的诗歌持有偏见,否定怨志诀绝的作品,认为诗歌创作应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50T 1807-2025 承压设备射线检测缺陷自动识别系统评价方法.pdf VIP
- 西南情韵——《布谷催春》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贝伐珠单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VIP
- 《两次鸦片战争》PPT课件.pptx VIP
- 最新IBM培训体系.pdf VIP
- 工程项目穿透式管理方法.pdf VIP
- 大学物理课件:8-9 铁磁质.ppt VIP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pptx
- 口腔解剖学颌面部骨演示文稿.ppt VIP
- 工程项目穿透式管理论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