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正冈子规俳句改革及其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正冈子规俳句改革及其意义

试析正冈子规俳句改革及其意义   【摘 要】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正冈子规在日本俳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俳句改革时子规所倡导的写生理论,随着其理论在和歌、小说上的应用,不仅在俳句史上而且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本文通过子规的俳句改革运动,分析并探讨了写生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关键词】子规 俳句 写生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27-02      日本的俳句是日本文学的一块瑰宝,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俳句是由和歌发展而来的。和歌,又称短歌,在《万叶集》中已初具雏形,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的《古今集》基本形成了和歌“五七五七七”的排列形式。到了镰仓时代(1192~1333)作为和歌的余兴兴起了连歌。连歌――简称俳谐、又称连俳。室町时代(1392~1573)末期形成了将“连俳”,连绵不断的进行接续的歌咏方式)的发句单独吟诵的风俗。江户时代,俳谐基本上以连接36句的“歌仙”①为固定格式。众所周知的“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作为俳谐师行走全日本,针对当时盛行的“谈林”派俳谐非常重视诙谐、滑稽和游戏性的风格进行了改革,树立了“蕉风”。“蕉风俳谐”的出现,使俳谐超越了语言游戏的水平,跨入了艺术领域。一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2),正冈子规在《俳谐大要》指出,“发句(俳句)乃文学也,而连俳(俳谐)非也。”故发句被改称为“俳句”延续至今。   正冈子规(1867-1902)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俳人、歌人,对于促进日本近代文学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于1892年他在报纸《日本》上发表了《獭祭书屋俳话》,提出了俳句改革问题。由陆羯南②主持的《日本》,当时是和鼓吹国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主张“在博爱间恢复和发扬国民精神”。正是正冈子规发现了与谢芜村作为俳人的一面,并对他的俳谐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俳句改革运动中,他提出了俳句“写生”的理论。由于他的理论主要发表在报纸《日本》上,故他与门人们所创作的俳句被称之为“日本派”俳句。   本篇围绕他的相关论述,解析他的写生理论以了解正冈子规的俳句改革的全貌。剖析日本近代俳句的形成以及其发展轨迹。      1 俳句改革      1.1 俳句改革的背景。文化、文政以后自天保至明治初年,俳风更趋低下。盘踞排坛的都是一些世代相传的所谓“宗匠”,他们以俳句为职业,无病呻吟,强为吟哦,句作徒具形式,遑论新意;且彼此之间党同伐异,互相攻讦,根本无暇顾及在艺术上进行探索,俳句创作实际上已走进了死胡同。因他们每月召开句会,故正冈子规贬他们为“月并宗匠”,或称“月并俳人”。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崇尚“和魂洋才”,西方的科学技术乃至文化大量涌进日本。欧洲的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思潮给日本文坛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俳句的革新人物正冈子规,1893年6月起在东京生活学习,在所难免的受到了这些思潮的影响和熏陶。   对于明治时期的俳谐,日本的研究家们如是评价:   「天保より明治子?に到る所?^月?Kみ宗匠流の俳?Cは最も低?なる川柳よりもさらに常套的であり?o?L雅であり不真?gであり、俳?Cの生命とする潜在的なる?訾漤?は姿を消した。最も?在的に卑近なモラ?`ルや?i々だけになってしまった。」(寺田,1997)   「子?の改革以前のものは、大まかに天保俳??の余?rを舐るに?^ぎないものと?Qて大?^あるまい。」(高木,1934)   俳句改革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应运而起。俳句改革运动中,正冈子规所倡导的核心理论是“写生理论”。子规在《芜村句集》高度评价了与谢芜村句作的艺术价值,为自己的“写生”理论提供了“古已有之”的根据。子规之所以能够对俳句的总体和细节都作了较完备的总结,作了较为详尽的理论概括,则与西洋画画家中村不折(1866~1943)的邂逅(1894)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折与之谈论的西洋画的“写生”理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而中村不折的这些理论源自意大利的田园派画家丰塔奈西③。丰塔奈西认为“写生”,不是把所有看到的东西如实画下来,而是画家从天然物以及人造物当中酌情取舍,选择应该画的部分。客观的“写生”是以主观的选择为前提的。   1.2 俳句改革的实施。正冈子规的俳句改革运动,始于1892年的《獭祭书屋俳话》的发表,于1895年通过《俳谐大要》基本完成。另,他还发表了《芭蕉杂谈》,《俳人芜村》,《俳句问答》,《俳句初步》等。其中,系统阐述子规的俳句观的作品有两部,即《俳谐大要》和《俳人芜村》。而从1889年着手的俳句分类工作,为此项改革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子规在《俳谐大要》中,明确指出了“俳句乃是文学的一部分”。他主张,通过写实、写生手法来吟诵的俳句能传达瞬间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