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神经1.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神经1.ppt

第十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元(neuron)的结构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1. 信息整合功能 2.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作用 影响因素: 直径 、有无髓鞘、髓鞘厚度、温度 3.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 神经末梢经常地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称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 (Physiological integrality ) 绝缘性 (Insulation) 双向性 (Bidirection ) 相对不疲劳性 (Relatively indefatigability ) 二 突触传递(本章重点) 传递方式: 化学性突触传递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传递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的生物电变化 神经递质的释放 突触后神经元的生物电变化 (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PSP与IPSP的产生与比较 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引起突触前膜 释放递质 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 ? 突触后膜去极化 突触后膜超极化 (EPSP) (IPSP) (六)突触传递的调制 对递质释放的调制:Ca2+、自身受体 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对后膜受体的调制(上调、下调) (七)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 强直后增强 (posttetanic potentitation):突触前胞浆钙积累 习惯化 (habituation)/敏感化(sensitization):突触前钙通道失活/cAMP增加,钙内流增加 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突触后钙增加(大量)——学习记忆 长时程抑制 (long-term depression,LTD):突触后钙增加(少量) 二、电突触传递 (Electric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特点:前后膜对称;双向性电传递; 传递速度快,潜伏期极短 功能: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 三、接头传递(Junction transmission )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 (二)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传递 ?曲张体(varicosity) ?非定向突触传递 特点: 1. 没有特异的突触结构; 2. 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3. 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远; 4. 传递所费时间长; 5. 效应取决于接头后膜 上的受体 ?接头后膜电反应: -兴奋性接头电位 (EJP) -抑制性接头电位 (IJP)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神经传递的基础 1.历史: Loewi, 蛙心灌流(1921),迷走素—AC(1926);von Euler —去甲肾上腺素(1949) 2. 递质(neurotransmitter)和调质(neuromodulator) 3. 递质的共存 Dale原则: 一个神经元一种递质; 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可有二个或以上递质/调质 4. 递质的代谢:合成、储存、分泌、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 神经递质的鉴定标准 突触前神经元存在合成该物质的前体和酶 能从末梢释放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效应 人工拟似物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存在对该物质的灭活机制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三)主要的递质与受体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外周神经系统 (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 )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 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纤维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