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早期诗歌时空形式探析
郭沫若早期诗歌时空形式探析
摘要:以《女神》《星空》里的诗歌为代表的郭沫若早期作品,在诗歌的时空结构形式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时代精神,使得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呈现出新鲜、光明、偏执、高远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时空意识;时空形式;郭沫若;诗歌;《女神》;《星空》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75-2
郭沫若所生活的时代是大变动大革命的时代,社会、政治、文学、艺术、时间空间等等均处于急剧变化的洪流之中。梁启超在1899年岁末,在太平洋舟中,写下了著名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蓦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是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西两半球之中央,不自我先不我后,置身世界第一关键之津梁。”①“新旧二世纪、东西两半球”的认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时空意识,同时也昭示了我们现代主体又是怎样在一种现代的时空结构关系中生成的。那么,作为时代精神“肖子”的郭沫若君,在这样的时空震荡中,是如何用新诗写出时代之精神的呢?
研究郭沫若君的时代精神者,多从其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内容出发,阐释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对郭沫若新诗的定义:“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诗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精神。”今天重读郭沫若《女神》《星空》里的诗歌,仿佛打开了一个时空的闸门,大时代的时空变动与郭沫若新诗的精神氛围互为主体;内宇宙与外宇宙、个人时间与社会时间、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等等交相辉映、互为印证,方感慨郭沫若的确是一个时代忠贞不二的“肖子”。
一、时空与诗歌的结构、主题
“时空”的观念在中西方的流变,是人类认知不断前进的标志之一。从被牛顿力学证明并固化了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单向的、一维的不可逆的物理时空,到相对论的“时空可以扭曲”,再到弗洛伊德、柏格森等提出的潜意识、“纯粹时间”(心理时间),西方时空观念的发展推动了科学和文学艺术的一次次超越。这些新的时空观,伴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门被西方的大炮打开,输入到这个古老的、被时间和空间凝固了的大地。“他者”的强势和浩大的时空气场映衬了“自我”单一和线性的时空思维,社会文化大变革的信号在新的时空模式中频频发射。王富仁先生曾深刻地分析了现代中国时空意识的产生:“正是由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了一个‘西方世界’,发现了一个新的空间,他们的整个宇宙观才逐渐发生了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变化。”②
其时的郭沫若从偏居一隅的中国西南小城走向世界,空间的急剧转换伴随着新的时间体验,带给郭沫若对世界的全新感受。在他早期的诗歌创作中,没有清晰的理论认知和政治路向,几乎完全是新的时空刺激下的“宇宙大爆炸”式书写。宇宙大爆炸,是宇宙的失衡,是从一片混沌中的破坏、创造然后再生。看看他《女神》时期的诗歌创作《女神之再生》《凤凰涅??》《天狗》等等,“宇宙”“世界”“太阳”“地球”等等大空间、大场景频频出现。
大空间大场景在诗人的内宇宙里激起的化学反应势不可挡直至爆炸的瞬间,多么疯狂。如果不结合内宇宙和外宇宙的关系来看,就很难找到一个情绪的支点。李怡先生曾经分析过,以《天狗》为代表的这些诗,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方式与古典诗歌截然不同,一个是“情绪”,一个是“情感”。情感是古典方式的,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中和之美;情绪却是现代方式的,讲究极端、极致,是偏执之美。③如果站在古代与现代诗人时空观角度来看,古诗的中和之美象征着古人在恒常的时间和空间面前的自然和平、宁静和谐,新诗的偏执之美象征着被历史的巨掌推入新时空中的现代人-内心的巨大震荡与失衡。
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这是一个奇妙的转折,前面的追问和后面的回答收缩了宇宙的空间,把宇宙的神秘浩瀚与世界的阴暗可感联系起来。此时期的诗人年轻朝气,是“逃到海外去造新的光明和新的热力去了”。④在时空的延展中开启了视野,打开了心智,那时的他疯狂接受来自外域的知识文化,在泰戈尔、斯宾诺莎、惠特曼的宇宙里接受新鲜的气息,内心充满对大宇宙大光明的狂热喜爱。就如他在《光海》一诗中所写:“无限的大自然,成了一个光海了,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但是,现世的挫折却时刻纠缠着诗人的内心。个人的穷困潦倒、国家的贫穷落后,每每挫伤诗人的大光明、大宇宙的感受。因此,在《凤凰涅??》里,才有了对宇宙空间的矛盾偏执的感受。同样,郭沫若对于地球和光明的表述也是极其矛盾的。
矛盾导致的失衡,势必要有爆发的出口。这个爆发的出口,于社会,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