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酪氨酸酶活性与黑素生成关系基础及临床研究
酪氨酸酶活性与黑素生成关系基础及临床研究
黑素细胞是产生黑素的高度特异性细胞,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可合成黑素小体,为黑素合成的场所。树突是黑素细胞形态学的重要特征性标志,在黑素转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形成树枝状分叉,朝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促使黑素细胞将黑素输送给它们,增加机体色素沉着 [1]。黑素是一种化学本质为蛋白衍生物的无定形小颗粒,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毛发和眼球组织中,决定着相应部位的颜色。并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不受阳光照射的伤害,因此,又称作光防护色素。可分为真黑素(eumelanin)和褐黑素(pheomelanin)两类,前者在黑色毛发中大量存在,后者在褐色及红色毛发中比率相对较高。黑素生成异常与黄褐斑、白化病等色素障碍性疾病关系密切,伴随着人们对自身形象越来越高的追求,对黑素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医学美容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酪氨酸酶的活性与黑素生成关系的基础及研究综述如下。
1 酪氨酸酶基因家族、酪氨酸酶及黑素的生成
1.1酪氨酸酶基因家族与酪氨酸酶:酪氨酸酶基因家族成员包括酪氨酸酶基因(TYR基因)、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TYRP1基因)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基因(TYRP2基因)等。它们的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共同作用于黑素细胞,调节黑素生成的种类和数量。
核心成员TYR 基因在人类定位于11q14-q21,长度超过65kb,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是眼皮肤白化病Ⅰ型(OCA1)的致病基因。其第一外显子最长,几乎占了全部编码序列的一半。基因上游存在着TATA、CAAT盒等调控序列。在11p11至着丝粒区域,存在着一个TYR基因的相关序列,是第四和第五外显子的同源序列,同源性高达97%[2]。其编码的酪氨酸酶是由5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黑素小体跨膜酶蛋白,分子量为55KD,糖基化后分子量为65~75KD。包括CuA和CuB这两个铜原子结合位点、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及C末端疏水的跨膜区[3]。
TYRP1基因在人类定位于9p23,是眼皮肤白化病Ⅲ型(OCA3)的致病基因。该病患者的黑素并不会完全缺失,但在数量和类型上发生了改变。其编码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是由5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Ⅰ型跨膜糖蛋白,作用与酪氨酸酶相似但活性较弱[4]。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与TYRP1在一级结构上非常相似,折叠后亦形成相似的三级结构。
1.2 黑素的生成:黑素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 酪氨酸酶在其中发挥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和5,6二羟基吲哚氧化酶的作用。首先,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生成多巴(DOPA),该反应即为黑素合成过程中限速步骤。依旧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多巴氧化为多巴醌(DQ),后者经过多聚化反应生成无色多巴色素。无色多巴色素极不稳定,可被另一分子多巴醌迅速氧化成多巴色素。而后多巴色素在TYRP2的作用下可以羟化为5,6二羟基吲哚羧酸(DHICA),也可以脱羧为5,6二羟基吲哚(DHI)。5,6二羟基吲哚经由酪氨酸酶催化氧化为5,6-吲哚醌,为真黑素形成的前体。由5,6二羟基吲哚转化来的真黑素为黑色的,由5,6二羟基吲哚羧酸转化而来的真黑素为棕色,TYRP1活性增强有利于黑色真黑素的生成。真黑素与褐黑素的生成比率则主要与酪氨酸酶活性水平相关, 酶活性增高促使真黑素生成增加[3]。
1.3酪氨酸酶对于黑素合成的影响:酪氨酸酶靠跨膜肽段固定于黑素小体膜上,影响其在黑素小体膜上的定位及黑素小体腔内pH改变等,均可致黑素合成障碍。酪氨酸酶氨基末端的信号序列对于其正确定位至关重要,突变可能导致的信号肽消失引起酪氨酸酶的错误折叠并迅速降解。同时,铜原子和酶蛋白的结合对于酶发挥催化功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铜原子与酶的结合有助于酶与另一个铜原子的结合。据对眼皮肤白化病的致病突变研究显示,致病的无义突变和移码突变相对随机地分布于酪氨酸酶基因的编码区,而错义突变的分布则明显呈现出5个簇集区。除CuA、CuB结合区外,其他3个分别位于CuA与氨基末端之间、CuA与CuB之间、CuB与TM区域之间[5]。据此推测致病的错义突变或者影响了酶与Cu原子的结合,或干扰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有些突变还可能引起酶蛋白生成过程的分选异常,致使蛋白多肽提前降解,黑素小体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大幅度降低甚至消失[3]。在非黑素细胞,通过增加胞内细胞器的pH值,酪氨酸酶从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进行糖化加工,然后由运转囊泡携带至Ⅱ期黑素体[6]。将正常的和突变的TYR基因在COS-7细胞中表达,发现突变后的基因产物并不能象野生型那样通过内质网移行入黑素小体,而是滞留在内质网。而内质网内的监控机制对蛋白质的微小异常高度敏感,酪氨酸酶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降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酒店风险文化与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构建.doc
- 酒店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设计创建.doc
- 酒文化营销作用分析.doc
- 酒泉市典型绿洲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影响.doc
- 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 酒泉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建议.doc
- 酒泉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 酒泉市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 酒泉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oc
- 酒泉市日光温室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
-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对牙本质粘接界面耐pH循环老化影响.doc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分析.doc
- 酪酸梭菌活菌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研究.doc
- 酪酸梭菌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doc
- 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途径给药对骨折患者术前疼痛影响.doc
- 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罗哌卡因合用对小鼠创口愈合影响.doc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doc
- 酮康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分析.doc
-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超前镇痛联合喷他佐辛自控静脉镇痛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镇痛中效果及可行性分析.doc
- 酮康唑与保妇康栓联合用药治疗52例阴道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