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治市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对策分析
长治市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对策分析
摘要:能源资源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我国能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的发展力度。长治市位于我国山西省东南部,主要以矿产资源丰富而得“煤铁之乡”之名。由于近些年来地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挖掘,给地面环境及生态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文章就长治市矿区的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治理及重建的对策进行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资源开发 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矿区能源资源的开采直接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同时,当地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生态资源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本来都很严重。因为降雨少的,又受到大风的吹刮等气候原因,度面形成千沟万豁,同时当地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采挖掘给当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矿藏不可移动性因素的影响,致使矿产资源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区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就长治市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两方面进行初步探析和研究。
一 长治市土地及矿产资源概况
(一)土地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2区11县,总土地面积13896 km2,总人口323.4万人,总耕地面积33.0万hm2,其中水浇地7.5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22.7%。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旱、涝、霜冻、冰雹等,尤以干旱最为严重,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二)矿产
上党地区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矿石品种有赤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和菱铁矿,矿床的类型为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锰菱铁矿和含锰赤褐铁矿,工业分类称屯留式铁矿,分布于沁源、屯留、长子等县。铝土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襄垣。硫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62万吨,主要分布于长治、壶关等县。耐火粘土的探明储量为1606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长治等县。大理石探明储量为14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平顺、壶关、陵川等县。长治市的熔制白云岩就有5827万吨,主要分布于黎城、潞城等县,还有铁矾土、硅石、石膏等,分别分布于沁源、平顺、黎城、襄垣、潞城、长治等县。其他矿藏还有钒矿、钛矿、镓矿、电石灰岩、制碱灰岩及铅、锌、铜等。
二 长治市矿区矿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导致诱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因为地下矿藏不断开采挖空、高原地势大多陡峻,地面的开挖对山体产生影响,这些人来活动往往容易导致地面塌陷,山体崩塌以及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矿藏开采挖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开采中的废渣或废石等物体,这些物体与泥土混合堆放,这样的混合体存在摩擦力变小和透水性降低等情况,在暴雨来临时容易导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二)矿区水文和水质受到污染。矿藏的开采导致空去储水结构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体贮藏层面降低,水体逐渐干涸,使地面自流井和泉水变小或干枯。矿场开采多地表径流原貌的影响和变化,时地表水源也发上变化,导致水利设施原有的水利功能丧失,直接对当地的农作物耕种、人畜饮用水及当地植被的影响。
(三)土壤营养价值变低,承受能力下降及导致土壤含毒危害人体健康。在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矿区留下一些开采的新土和矿渣,再加上一些大型机器设备对土表的重压,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和土壤板结的情况发生。同时,地面塌陷也使土壤中营养元素水地表径流不断淋溶流失,致使不少土地的土壤承受能力降低。
矿区矿渣的泛滥堆放,在雨水冲刷、淋溶的情况下,以使矿渣中有毒元素渗进土壤里,使土壤酸碱性发生变化,严重的还楚翔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毒物污染等情况发生。浙江通过土壤中的植物通过实物量危害人体的健康。
(四)加剧了水土流失。矿区矿藏的开采挖掘,对地表植被形成直接性的破坏,是地表植被纳水能力降低,加之对地表的直接破坏,一经雨水冲刷,便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
(五)生物多样性收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