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纯种培养。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由于各种发酵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基以及发酵的条件、产物的性质不同,染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例) 不管是对于哪种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都会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消耗或代谢产物被分解,严重影响到产物的生成,使发酵产品的产量大为降低。 种子培养主要是使微生物细胞生长与繁殖,此时,微生物菌体浓度低,培养基地营养十分丰富,比较容易染菌。 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危害极大,因此应严格控制种子染菌的发生。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在发酵前期,微生物菌体主要是处于生长、繁殖阶段,此时期代谢的产物很少,相对而言这个时期也容易染菌。 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 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由于发酵后期培养基中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如果染菌量不太多,对发酵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可继续进行发酵。 对发酵产物来说,发酵后期染菌对不同的产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如抗生素、柠檬酸的发酵,染菌对产物的影响不大; 肌苷酸、谷氨酸等地发酵,后期染菌也会影响产物的产量、提取和产品的质量。 染菌程度愈严重,即进入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愈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愈大。 当生产菌在发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污染极少量的杂菌,对发酵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的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是指发酵过程中某些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规律不同的改变,这些改变必然影响发酵水平,使生产蒙受损失。对此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2、发酵异常 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迅速的检查出杂菌的污染。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双碟)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如溶氧量)等。 用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对样品进行涂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进行区别、判断是否染菌。 如发现有与生产菌形态特征不一样的其它微生物的存在,就可判断为发生了染菌。 此法检查杂菌最简单、最直接、最常用。必要时还可进行芽胞染色或鞭毛染色。 通常用葡萄糖酚红肉汤作为培养基,将待测样品直接接入经完全灭菌后的肉汤培养基中,分别于37℃、27℃进行培养,随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取样进行镜检,判断是否有杂菌。 肉汤培养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同时此法也可用于噬菌体的检查。 将待测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于37℃、27℃进行培养,一般24h后即可进行镜检观察,检查是否有杂菌。有时为了提高平板培养法的灵敏度,也可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先置于37℃培养6h,使杂菌迅速增殖后再划线培养。 注意 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发酵染菌后,一定要找出染菌的原因,以总结防治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把杂菌消灭在发生之前。如果对已发生的染菌不作具体分析,不了解染菌原因,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染菌,将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很多,且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净化达不到要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遍原因。 对于每一个发酵过程而言,污染的杂菌种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①、染菌发生在种子培养阶段,或称种子培养期染菌。通常是由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因素等原因而引起染菌。 ②、在发酵过程的初始阶段发生染菌,或称发酵前期染菌。大部分也是由于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因素、无菌空气等原因而引起。 ③、发酵后期染菌大部分是由空气过滤不彻底、中间补料染菌、设备渗漏、泡沫顶盖以及操作问题而引起。 认为染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看法。“决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