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弹词职业实践与晚清以来江南的消费文化-吴文化
2010年5月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May.,2010
第5 Journalof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Philosophy &SocialSciences) No.5
女弹词职业实践与晚清以来江南的消费文化
周 巍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晚清以来,在女弹词职业实践中,两性关系得以重塑,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消费文化得以彰显。女弹
词作为江南消费文化的象征符号,导致时人娱乐消费方式从“访”到“捧”的改变。消费过程中,时人对女弹词进行
品评,主要围绕“色与艺”展开。晚清文人对妓女弹词的品评,多关注妓女的身份特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妓女文
化。民国报人则通过报刊这种大众媒介,修正、重构、生产以及论斥女弹词的形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娱乐需要。
女弹词与听客的亲密互动,把普通的生产消费关系重新定义为性别关系,招致政府、传统行会组织的取缔与规范。
关键词:女弹词;职业实践;性别;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0)05-0105-06
女弹词亦名女说书、女先生、女先儿、词史等,既 同的消费生活方式,从文人“冶游”到向大众娱乐消费
①
可指著书立说的弹词女作家,也可指弹词女艺人 ,本 的转变。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也反映出时人围绕
文主要指后者。女弹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性别与技艺”相互关系的消费认知。这种消费认知,
《三风十愆记》中曾记“常熟丐户中有草头娘者……精 主要借助于不同媒介以及不同文本来实现,进而重
弹词”。清初,弹词为盲女所用,《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构、创作、生产与论斥女弹词的形象。女弹词与听客
凤姐生日,“不但有戏……并说书的女先儿全有”。清 的亲密互动,把普通的生产消费关系重新定义为性别
道咸以来,苏州、上海等地有了“书寓女弹词”,身兼高 关系,招致政府与行会组织的取缔与规范。
级妓女与女艺人的双重身份。清末民初,职业女弹词
一、晚清以来书寓女弹词、职业女弹词
出现,至20世纪40年代发展到鼎盛。本文围绕两个
的出现与差异
时段女弹词的职业实践展开,以“消费”为视角,通过
与男性听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不同时期具有江南 清乾隆到道光年间,苏州评弹逐渐发展成熟,出
地方特色的“消费文化”。西莉亚·卢瑞认为,消费文 现了第一个兴盛时期,流行区域主要在“南不越嘉禾,
[2]4943
化是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代表时人的一种生活 西不出兰陵,北不逾虞山,东不过松泖” 的江南地
方式,是赋予“消费”这种经济行为文化方面的解释。[1] 区。这时的苏州评弹主要为男性把持,师承关系主要
在两个阶段女弹词的职业实践过程中,时人表现出不 限于男性之间。“身在江湖,却近衣冠”的评弹艺人,他
收稿日期:2010-04-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评弹与上海都市文化圈”(07JJD7701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弹
与上海都市文化圈的变迁”(2006BLS006)
作者简介:周 巍(1981—),男,山东泰安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江南社会文化史、社会
性别史等。
①关于女弹词的历史变迁,可参见周巍《明末清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女弹词”研究》,《史林》2006年第1期,第
103-109、114页;阿英《女弹词小史》,见阿英《小说三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