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docVIP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   摘要:以壳聚糖为壁材、聚乙二醇400为助溶剂,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油溶性药物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通过负染-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该纳米粒子的形貌、组成、包裹率及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该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0~300 nm,包裹率和载药率分别为37.1%和93%;所获得的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对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药物缓释   中图分类号: TQ46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26-03   收稿日期:2013-10-31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编号:CXZZ13_0893)。   作者简介:王莹(1988―),女,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E-mail:yingw1988@126.com。   通信作者:刘天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Tel:(0514E-mail:tqliu@。金雀异黄素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又称染料木素、染料木黄酮,是源于豆类植物和齿状植物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或药理活性[1-2]。金雀异黄素在分子的相对两极带有2个酚羟基,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因此直接口服生物利用率较低。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不仅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天然生物材料,也是自然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阳离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有的性质且价格低廉,已成为新型的纳米药物载体。目前,利用壳聚糖为包璧材料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方法有共价交联法、离子诱导法以及自组装法等。其中共价交联法由于经常使用的交联剂如甲醛、戊二醛等有机物含有一定的毒性,无法适用于体内给药;自组装法虽对控制大分子药物的释放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制备方法较为繁琐;离子诱导法是制备壳聚糖纳米粒最为普遍的1种方法,制备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条件可控[3-7],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亲水性药物。本研究首次将离子诱导法用于疏水性药物,采用壳聚糖离子诱导法制备疏水性药物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乳液,以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对其进行物理交联、包覆,制备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并对其载药率和包裹率、释放性能进行了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壳聚糖(CS,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醋酸(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金雀异黄素(原药,纯度99%,上海融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PEG400,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聚磷酸钠(TPP,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次蒸馏水。   仪器: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 12 Philip Apparatus Co.,US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日本岛津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Tensor27,德国BRUKER公司),粒径分布仪(ZEN3690,英国Malvern公司),恒温槽(DK-S2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称取适量壳聚糖溶于醋酸中,调节pH值,获得壳聚糖醋酸溶液。将三聚磷酸钠水溶液与含有金雀异黄素的PEG400水溶液混合后,缓慢加入到壳聚糖醋酸溶液中,搅拌反应1 h,即可得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乳液。考察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体系pH值和PEG400的浓度对所获得的纳米粒子的粒径、载药率及药物包裹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1.2.2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分析,可获得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形貌、大小及分布。   1.2.3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成分分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成分进行分析、测定。   1.2.4包裹率及载药率的测定包裹率和载药率是评价粒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裹率和载药率经计算而得。   包裹率B=实际药物质量/理论药物质量×100%(1)   载药率Z=药物质量/药物微粒的质量×100%(2)   1.2.5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体外释放性能测定采用透析法考察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性能。金雀异黄素为疏水性药物,选择40%乙醇PBS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将金雀异黄素对照品和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分别装入处理过的透析袋中,加入20 mL释放介质,将透析袋置于装有200 mL 释放介质中,在37 ℃恒温水浴中旋转搅拌,定时取样5 mL,并同时补充等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