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百万庄园讲解词
康百万庄园讲解词?
“康百万”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1900年,八军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向西安,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又“风光”地从西安经河南返回北京。由于当时河南连年遭灾,巡抚寿松又要求沿途丰厚接待,集十个县的知县在康家南大院召开了十县府的会议,商讨接待资金,康家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独资修建了黑石关行宫,架设浮桥,铺了御道,在慈禧临走时又奉上了一百万两白银及价值连城的“一桶(统)江山”。慈禧就非常高兴,说:“不知此地尚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的这个称号就随慈禧的金口名扬天下。康氏家族从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其农业经济横跨豫、鲁、陕三省,土地达18万亩;其商业经济船行洛、黄、运、泾、渭、沂六河,财富无以数计。当时有“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房里借的康家钱”之说。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民间称其为“三大活财神”,并制成年画,家家张贴,年年祭祀,都渴望富起来。民国时期,康百万同样是中原巨富之一。建国以后,康百万庄园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并称为全国三大地主庄园,康氏庄园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占地规模,都居于首位,名闻天下,声震中原。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晋商、徽商,而对豫商知之甚少、概念模糊,其实,河南是中国商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商人经商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中国早期的商帮文化里,豫商是领导者。在我国最早有史书记载的商业活动,就是夏朝中期殷人“肇牵牛车而远贾”,居住于今河南商丘的商始祖王亥带领商族人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进行交易。“商人”一词即由此而得名。康百万作为豫商的代表,创造了中国财富的神话,堪称一代儒商的典范,豫商的楷模。
各位游客请看版图,康百万庄园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总占地面积240多亩,共有十九个部分组成。目前保留下来的有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作坊区、康氏家祠等十部分,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97间平房,共计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其它由于历史原因已惨遭破坏,不复存在。今天我们参观的主宅区是目前保留下来最完整一部分,占整个庄园十九分之一。它修筑在邙山半腰上,相当于修筑在龟背上,从“地形堪舆”学角度上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据说当年康家是家旺人不旺,财旺官不旺,于是就在此选址建宅,想以此独占鳌头,人财两旺(或在沙盘讲)。您看,除主宅区之外,当年康家还有另外四大居住群,张沟、寺沟、龙窝沟、东西福禄堂区。南大院是当年康家一个官院,栈房区是集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的地方,那么在伊洛河畔的集贤庄是当年康家接待南来北往文人墨客的一个地方。另外,我们看到康家还有自己的祠堂、戏楼、花园区、菜园区、林场、木材厂、造船厂、砖瓦厂、饲养区、溜马场等,不难看出康百万庄园可以说是一个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型封建社会。请抬头看,在南边与主宅区遥相对应的,是当年康家在1861年为抵抗捻军而修建的军事寨堡基地金谷寨。金谷寨修筑在邙山顶上,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因此可以说整个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李传泽也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2001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百万庄园现在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及民俗遗存。下面请大家随我到展区参观,通过参观浏览。
这个建筑群座北朝南、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共五个院落。大家现在所站的这个院子是康家第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于乾隆初年建造的,俗称“老院”。老院的建筑格局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两边的东西花厅,是康家用来招待一般客人用的。古代有句话叫“男尊女卑”,东为上,因此东边一般用来招待男宾,而西边则接待女宾。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世。而康家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这与康家有着良好的家训是分不开的。我们看正面这幅楹联“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思就是说,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
(来到过厅)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豪华轩敞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了,这是一个“方三丈”式的建筑,三丈见宽,三丈见长,古时候只有达到举人以上的身份才能拥有这样的建筑。“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在此,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留余”。请抬头看,过厅正上方悬挂的这块别致的匾额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前面这两个突出的篆字就是留有余地的“留余”二字,它上面的内容,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