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培养探讨.docVIP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培养探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培养探讨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培养探讨   【摘要】本文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深刻思维;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敏捷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措施,以期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 习题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3-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数学规律,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而习题教学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时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深刻思维   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对数学概念认识模糊或者审题不仔细,从而出现解题过程不同但是答案相同的情况,学生想当然的认为是不同的解题方案,而没有进行深刻思考。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深刻思维。   例1:已知函数f(x)=log a(1+x),g(x)=log a(1-x),(a>0,且a≠1),求函数f(x)+g(x)的定义域。   生1:解:由对数函数定义可得,1+x>0,且1-x>0,解之,得-1<x<1,所以函数f(x)+g(x)的定义域为(-1,1)。   生2:解:f(x)+g(x)=log a(1+x)+log a(1-x)=log a(1+x)(1-x)=log a(1-x)   由对数函数定义可得,1-x>0,解之,得-1<x<1,所以函数f(x)+g(x)的定义域为(-1,1)。   同一习题,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同而答案相同,很多学生认为这两种解法都正确。此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判断,而是让学生求解如下例题:已知函数f(x)=log a(1+x)+log a(2+x),(a>0,且a≠1),求函数f(x)的定义域。一部分学生用生1的解题方法,求解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1,+∞),一部分学生用生2的解题方法,求解出函数f(x)的定义域为(-∞,-2)(-1,+∞)。答案的不同让学生对两个同学的解题方法有了重新的认识。此时数学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分析对数函数的定义,从而让学生明白生1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   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时,高中数学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错误的原因,而是在解题过程中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刻思维,让学生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方法单一,缺少灵活变化,使得解题过程繁琐,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大。高中数学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让学生在解题时可以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例2:已知tanα=3/4,求sinα和cosα的值。   解法1:由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tanα=3/4=sinα/cosα,sin2α+cos2α=1,   联立求解,可得   sinα=3/5,cosα=4/5,或者sinα=-3/5,cosα=-4/5,   解法2:由tanα=3/4,可知,α在第一或者第三象限   当α在第一象限时,由sin2α+cos2α=1,可得,   cosα=cosα/(sinα+cosα)=1/(1+tanα)=16/25   cosα=4/5,sinα=3/5   当α在第三象限时,同理可得   cosα=-4/5,sinα=-3/5   解法3:当α为锐角时,tanα=3/4,在Rt△ABC中,设α=A,a=3x,b=4x,由勾股定理得,c=5x.   sinA=BC/AC=3/5,cosA=AC/AB=4/5   所以sinα=3/5,cosα=4/5   当α在第三象限时,sinα=-3/5,cosα=-4/5   解法1利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联立方程组求解,解题过程较为繁琐,计算量相对较大;解法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1“巧妙代换,直接进行求解,解题过程相对简单;解法3从初中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解题,并将其扩展到高中三角函数定义,虽然解题过程简单,但是理解相对困难。   在解题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一题多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也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3.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培养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