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木偶粤剧团今昔及对其挽救措施探讨.docVIP

高州市木偶粤剧团今昔及对其挽救措施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州市木偶粤剧团今昔及对其挽救措施探讨

高州市木偶粤剧团今昔及对其挽救措施探讨   摘要:高州木偶戏作为入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艺术,是艺术花园中一朵奇葩,深受粤西地区人喜爱,犹其活跃在茂名、湛江一带。但近年来,高州木偶面临一系列挑战,文章就如何应对危机,走出困境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州木偶戏;高州市;木偶粤剧团      高州木偶戏是我省一朵瑰丽的艺术鲜花,它是受国家保护的艺术品种。它具有四百年历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木偶戏流行于茂名市六个县区,观众达600百多万人。历代城乡人民喜爱看高州木偶戏,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它传播文化,具有审美和教化的功能,对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州木偶粤剧团应运而生,是承传木偶戏艺术的唯一专业团体。随着时代的进化,审美观、价值观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也给高州木偶戏和高州木偶粤剧团带来严峻的挑战,甚至产生了生存的危机。如何使这株艺术奇葩得到有效的保护,走出困境的出路何在,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课题。      一、高州木偶昔日的辉煌与高州市木偶粤剧团的特殊地位      高州木偶戏是珍贵的艺术品种,高州木偶粤剧团名闻遐迩,就多次引得兄弟省市专家和国际友人(日、德、法、西班牙)前来观摩交流。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社科文组织木偶协会秘书长、西班牙木偶协会主席米歇尔先生、联合国随员、香港艺术总监、广东省木偶协会主席等一行六人,慕名而来参观调研,他们赞誉这是艺术奇葩,肯定高州木偶在世界的地位;2007年10月,广东省中华对外文化传承基地领导同志一行前来视察,对高州市木偶粤剧团的技艺给予高度的评价,把该团定为文化对外传承基地。它又是省独一无二的个优秀的粤剧艺术团体。高州市木偶粤剧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属事业单位。编制职工30人。现在册职工26人,临时工6人。它是粤西地区唯一的大型木偶剧团,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木偶粤剧团。   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老一辈木偶老艺人带动下,新秀茁壮成长。他们下乡上山、穿州过市,以优质的精神食粮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他们传承和发展了木偶这一独特技艺,做到“能人所能,能人所不能”,引得国内专家和国际友人所瞩目。1982年香港海燕唱片公司专程到高州,录制该团上演的《芙蓉仙子》《猪八戒招亲》两剧目全剧录音带,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销售;1977~2004年应香港、澳门特区政府邀请,先后五次赴港澳献艺,所演历史名剧,无不教人称奇叫绝,轰动特区艺坛;1992年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以精湛的技艺,一举拿下优秀剧目、优秀表演、导演、音乐四大国家级奖项,饮誉京华;其间,应邀参加省内各种艺术节的演出,难以一一计算,90年代几乎每年在广州文化公园公演一个月以上,所到之处无不盛赞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出神入化的表演技巧。      二、高州市木偶粤剧团的现状及其困惑      时代不断发展,自从电视进入家庭,娱乐多元化,造成了所有舞台艺术的冲击波,戏剧独霸天下的时代过去了。而迷信思想抬头和泛滥,又多一绞索捆住木偶戏的咽喉。原来,当地农民都称木偶戏叫鬼仔戏,因为有个“鬼”字不吉利,至使凡是喜庆节日,都拒绝木偶。虽然,高州市政府还是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在地方财政艰难情况下,仍发几成工资,未曾断奶,高州文化局与该团的领导班子,也想了很多办法对木偶进行革新,比如除演木偶戏之外,也排人戏、人偶同台等等,但限于装备简陋,依然无法与人竞争,演出场次很少。场次一少,收入就少。而支出职工养老保险、临工工资、特困户医疗保贴、还贷利息、办公水电……一样也不能少。余下的发员工工资,在册员工只能领到人事局核定工资的五成,即每人每月平均仅领480元。对比时下外来杂工每天工资五、六十元,而木偶艺人每天仅16元,实难养家糊口。   如此一来,难免人心浮动,无心向艺。有人做点小生意、有人用摩托搭客之类以弥补家资;有些人到处钻门路,千方百计跳槽。两年来自动辞职的、调走的就有6人;加之近年三个著名的老艺人辞世,今年又有一个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老师傅退休,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演员队伍面临断层,高州木偶粤剧团何去何从,问题已迫在眉睫了。   木偶不同其他剧种,演员既要能唱,还要操作木偶。其他剧团演员还有艺校培养,木偶演员全靠自己培训。造血功能衰退,再生产乏力,生活待遇如此困迫,又有哪个家长肯将自己子女送进来学艺?等到真的无后继无人的时侯,即使投资再多,也于事无补了。      三、高州木偶粤剧团应当如何走出困境      要解决这种难堪局面,出路在改革开拓,关键在于加强造血功能。怎么造血呢?全国地方剧种开展过讨论,一致认为: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二是多出好戏、使常规演出备受欢迎,参加市场竞争。   笔者以为,根据木偶的特点,走进少年儿童中去,走进校园,是个双赢的选择。它既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