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儒学人物类型与成就之掌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儒学人物类型与成就之掌握.PDF

第四章 對儒學人物類型與成就之掌握 第四章 儒學人物類型與成就之掌握 根據前一章江藩《漢學師承記》與《宋學淵源記》二書,入傳人物的基本原 則,以及敘述資料的分析,包括籍貫、生卒年、著述、學術特色、師承關係,以 及與時人的交遊等,將有助於了解清儒的基本背景與生命情懷。 江藩在《漢學師承記》、《宋學淵源記》中,對清儒人物學行的各色樣貌, 多所著墨,特別留意人倫之間,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軌範。本章將 依「人倫」次第作為論述順序,首先從清儒「修身」、「齊家」之處著眼,描繪 其人物的學行;其次依「治國、平天下」之範疇立論,論述清儒的事功;最後探 討清代儒者之學術成就。 本文所謂的「人物學行」,是依照儒家所謂「修身」、「齊家」之範疇逐漸 擴寫,描繪清儒之特殊事蹟、孝親、治家狀況,以及與友朋、師長交遊之學習情 狀,以期展現儒者自孔門以來所遵行之學行風範。 其次,本文所謂的「事功」,是以「治國、平天下」之理念為論述基礎。指 出清儒將其所學實踐於政治理念之上,描摹出清儒為表彰氣節,而不願同流合 汙,以及明清內憂外患頻仍之際,抵禦外侮死守家園,終獲得人心之情事。此乃 儒者為學之最終實踐,亦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理想實現。 最後,所謂之「治學成就」,則是運用歸納法,將清儒在經學、史學及其他 類項的研究成果,分門別類並提出其獨到見解與看法,抑或是在該學術領域中, 所作出之貢獻。 第一節 清儒之人物學行 儒家講求道德人文,要求社會「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期許「人倫」秩序的安定和諧,所以每一 個人都把「修身」──即個人道德修養和人格的完善──作為最基本的課題。〈大 學〉裡更是具體闡明修身與治天下之關係。〈大學〉云: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 75 清代儒學系譜之建構 1 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只有自身道德完美,達到了「內聖」 ,方能進一步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 2 王」事業。 中國知識分子致力於道德修養,期待人格完善,在清代儒者的身上同樣可 3 見。誠如〈大學〉所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在《論 語》中子路曾問「君子」,孔子的回答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 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同樣道理,身為君子的首要條件是「修己以 敬」,即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然後再求能「安人」、「安百姓」。所以〈中庸〉 4 云:「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因 此〈中庸〉即談到如何實踐「修身」的內容: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 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 5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因此想到修身,不可以不包含孝敬父母之事;想到孝敬父母,又必須知曉人事之 理,因此就應懂得天下之道,而天下之道,在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修身」是要求人們要不斷地涵養自身言行,考驗自身如何在人倫之中立身處 世,就像本節中清儒不但力求學養豐富,在與父母、兄弟、夫婦、朋友間,亦能 依禮處世,展現其在人倫社會中,事親至孝、兄友弟恭、夫婦有情、朋友有義的 人倫關懷。 本節中將分作兩個層次探討:一是就「人倫」次第,「修身」、「齊家」範 疇,依江藩所述之儒者身形事蹟、孝親形象略作說明,當然其中也有不善置產以 致貧困以終的情形,藉以描繪清代儒者立身處世之形象;二是就清儒治學樣貌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