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钛合金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钛合金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前 言 钛作为化学元素早在1791年就已经被英国的一位牧师兼矿物学家william.M.Gregor在铁矿石中发现。但是由于钛与氧、氮、碳、氢等元素有极强的亲和力,且与绝大多数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从而使金属钛的提取工艺非常复杂和困难。因此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才于本世纪上半叶先后发明了金属钛的钠热法、碘化法及镁热法。 钛合金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高比强度及优良的耐腐蚀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低温性能,因而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只要选材得当,不仅能大大提高装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也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在耐腐蚀性方面,钛合金在氧化性及中性介质中极为稳定,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远远低于不锈钢,可与白金媲美,故适于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农药、造纸、造船、食品及医疗卫生等部门应用。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钛及其合金成为一种兴起的重要结构金属,同其他结构金属相比,它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比强度高和耐腐蚀性好,这使钛合金不仅能在极其恶劣的大气条件下使用,而且能耐强化学试剂的腐蚀。 由于钛合金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特别适合于飞机和航天器的材料设计需要。航空工业是研制和应用钛合金最早的部门。五十年代初,美国成功地在飞机上使用了钛,虽然当时每架飞机只用了百分之一结构重量的钛,但开拓了钛在航空工业中应用的广阔道路。现在,钛合金已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小至螺钉、螺母等连接件,大至机身骨架、隔框等结构件,甚至六米多长、重达两吨的起落架主支撑梁。对于高速战斗机,由于高速和高机动性,要求飞机结构尽可能轻,同时还要耐高温能力,实践证明,钛合金是最适宜的材料。 金属材料在超塑性变形时的组织状态,温度,速度和应力状态等不同,其变形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目前世界上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可将超塑性分为几类: 组织超塑性(即恒温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超塑性。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于这一类,它产生的条件第一是材料具有均匀的微细等轴晶粒,晶粒尺寸通常小于10um,并且在超塑性变形高温下不易长大,即所谓热稳定性好;第二是变形温度T0.5Tm (Tm为熔点的绝对温度),并且在变形时保持恒定温度;第三条件是应变速率ε比较低,一般ε=10-4—10-1 /s,要比普通金属拉伸试验时应变速率至少低一个数量级。 相变超塑性(即变温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这类超塑性不要求材料有超细晶粒,而是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经过反复的循环相变或同素异形转变而获得很大的延伸率。其必要条件是应具有固态相变的特性,并在外载荷作用下,在相变温度上下循环加热和冷却,这样就能诱发产生反复的组织结构变化,使金属原子发生剧烈运动而呈现超塑性。对于相变超塑性的影响因素有:材质M、作用应力σ、应变速率ε与应变£、最高加热温度Tmax、热循环幅度△T(△T =Tmax—Tmin)、热循环速度△T/t(即加热-冷却的速度)以及温度循环次数N等。由于相变超塑性是在相变温度上下进行反复升温和降温而产生的,因此,△T、△T/t与N是影响相变超塑性的极重要因素。 其他超塑性,近年来发现普通非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快速变形时,也能显示超塑性,例如标距25mm的热轧低碳钢棒在快速加热到α+γ两相区,保温5~10秒钟,快速拉伸,其延伸率可以达到100--300%,这种短时间内的超塑性可称为短暂超塑性。短暂超塑性是在再结晶及组织转变时极不稳定的显微组织状态下生成等轴超细晶粒,并在此短暂时间内快速施加外力时才能显示出的超塑性。有些材料在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也可以得到超塑性。此外,国外正在研究的还有升温超塑性。 利用材料在热循环的作用下的反复相变作用,在压力的作用下使被焊材料在接触面处发生超塑性流变,从而使表面紧密接触并接近到原子间作用力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实现界面两侧的材料的可靠连接的焊接方法称为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Transformation Superplastic Diffusion Bonding)。超塑性条件下,材料在较小应力下具有非常好的塑性变形能力,超塑性流变过程中材料原子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这些有利于去除材料表面氧化膜、提高接头结合的紧密性和加快原子扩散,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可靠连接。只要被焊材料具有相变点,就可能用这种方法进行焊接。材料的反复相变,是通过热循环来实现的,因此热循环就成了这种焊接方法的核心工艺环节。 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是一种固相焊接方法,具有一般扩散焊接和变形焊接的特点,变形机制和扩散机制在其形成焊接接头的过程中的作用同等重要。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形成接头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一、物理接触的形成阶段: 要形成实际的物理接触,必须清除材料表面上的氧化膜和吸附层,但是在焊前和焊接过程中能否彻底清除氧化膜是至关重要的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