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情绪地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身体的情绪地图》

《身体的情绪地图》 Getting Our Bodies Back: recovery,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rough body-centered psychotherapy 作者⊙ 克莉丝汀.寇威尔  译者⊙ 廖和敏 ---------------------------------------------- 身体是心灵的钥匙,找回身体的感觉,才能解开情绪的枷锁。让动态之轮带领你释放压抑的情感,从习惯的俘虏变成经验的主人! 舞蹈治疗师克莉丝汀.寇威尔,自1976年以来,便运用独创的「动态之轮」(Moving Cycle),治愈了无数身陷情绪泥淖的人。透过整合临床观察和治疗实战经验的内容,读者可以看到这位大师如何运用舞蹈治疗的精髓,帮助人们倾听自己的身体语言,释放积存已久的伤痛,重新学习体会欢愉和兴奋。 书序 开启生命新的可能性 许文耀 好几年前,台湾心理治疗学会曾举行一次「何谓心理治疗?」的研讨会,欲召集各相关领域的英雄好汉为这个议题厘清正确且有未来性的方向,但落幕后,依旧是人云亦云、各说各话。 想想真的好难,最难之处乃在每个专家已对此议题有自身的坚持与成见,如同此书的作者克莉丝汀谓之的意涵,也就是每个人对一件事有其发展脉络中的某种坚持之基础与标准,以这种基础与标准来看待这件事。因着这样的基础与标准,让我们「上瘾了」。 如何松动这个基础与标准,作者建议我们开启身体的动态之轮。简单而言,就是让原本身心脱节的个体,回复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为了要激活这个动态之轮,你必须要「老实」。因着老实,你才能面对所有种种发生在身体的感官经验,循着这些经验才能寻回建构在这经验背后的记忆,而重新拥有,并不排斥、不控制地看待,或许这些记忆「意涵」着痛苦,而会再度反应在感官之中,但愿意老实、面对下去,愿意拥有,愿意接纳,终究会转化、成长,而达到不再否认。 看了此书后,个人认为最难之处乃在「说实话」。因为人的发展本来就不是在「无条件的关怀」下成长的,所以他需要选择,他需要保护自己,他需要编造各种理由来避开他所不乐意碰触的种种,以及持取他想要的。在此种情况下,他的经验世界是不完整的,是需要加工的。可是没有消化的经验会钝化到身体反应,由身体的表现来当为出口,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瘾」。此种瘾的目的是「逃离」、「麻痹」,甚至是「替换」,而且一旦成瘾就恢复不过来。 为了打破这种瘾头,你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诚实一次。也就是你可问自己这样活着,你感到满意吗?你感到有力量吗?你感到喜悦吗?若是无法对自个儿的生命做一次真情的告白,终究还会缩至瘾头之中,而含混过日。如能对自我表白,那可从自己身体的反应及任何举止,反照出深藏在这些身体讯息背后的记忆。因为心物同源,亦即心理有何运作,就会展现在身体的动作上。只是人已不习惯觉察自己的举止,常认为这是不具意识的动作,这是人的成见。因此,诚实地看待一切身体反应,就会有机会进入深藏已久的情绪,而探索更深层的内在世界。 为何觉察身体反应是那么重要?因为心理反应会如实地、完全地反应在身体上,所以要反思或反推心理状态,可以透过「见」到身体反应,而且身体反应必可见到。如此的「见」到,就表示内心有个「知」,「知」与「见」是彼此相连的,因此开启了「见」,「知」就会觉受到。如能不断地接触这过程,真知就会慢慢浮现。但是透过语言系统,可能因个人的表达不足,而扭曲自己的经验,由此可知,「表达」是激活动态之轮的一个关键。 就是这种诚实看待自己生命的主张,此书强调舞动自己的身体,就是开放自我,并开启新经验,而能对照出过去惯有反应的荒谬与无知。最后,响应自己在前面所提的「心理治疗」之议题,个人的看法就是「以心理专业训练开启个案新的可能性」。若是如此定义,那舞蹈治疗亦是一种开启个案新的可能性之方法。 第三章:上瘾症里,身体的模式 我们会藉由一些动作和身体暂时分离,像是呼吸、手势和姿势,为的是减缓不舒服,并且标示出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小动作有时候也让我们觉得舒服些,所以我常鼓励案主去做,让小动作带领他们去发觉深层的匮乏感觉和对死亡的恐惧。 我发现小动作和早期成长经验有直接紧密的关系。早年时需求未被满足,小动作就会跳出来帮忙,长大后这种小动作渐渐形成不满足的征兆,变成替代品,藉以安慰抚平不满足的失落和不快。小动作好象是被扭曲了自我安慰的动作,试图想要停住、抚摸、安慰。 婴儿牙牙学语之前若缺乏温暖、关怀和安全感,都会造成不满足。不同的缺乏会引发不同的小动作,这些都是可预期且有迹可循的发展: 1始于一种感觉、一份记忆或感官经验。 2.一种近乎强迫式的小动作姿势不断重复,直到那个感觉得以表达。 3.做这个小动作时觉得很舒服和释放,如果有人制止或干扰,就会不高兴。 4.小动作慢慢消失,让人安静下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