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感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感染手术的消毒隔离 特殊感染手术范围:朊病毒、气性坏疽、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 破伤风-空气、物表 创面严重感染:MRSA、铜绿假单胞菌等是否处理? 经血传播疾病处理-物表 3.手术用物的消毒与灭菌 教训 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由于浸泡手术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消毒液被错误稀释200倍,致使166例手术病人发生龟型分枝细菌感染,伤口感染率高达56.85% 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有18名刨宫产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 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是主要原因 手术器械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器械提倡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在手术室清洗、灭菌时,必须达到WS310.2要求。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先压力蒸汽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不应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前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动力工具: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转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灭菌。 手术辅料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手术辅料灭菌前应存放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棉布类辅料可用棉布包装;棉纱类辅料可用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货单包装。 棉布类辅料和棉纱类辅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其他手术辅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手术缝线的灭菌 手术锋线的分类 可吸收缝线;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等。 非吸收缝线;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 灭菌方法:根据不同的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4.保温 围手术期低温指患者的中心温度低于36℃ 体温与SSI 麻醉损伤体温调节 麻醉时可能发生低体温 麻醉扩张血管降低中心体温 低体温引起: --SSI增加 --心肌缺血 --增加出血 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伤口愈合迟缓 30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 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觉 确保所用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 体温与保暖 预防低体温的方案应在手术前开始实施持续到手术结束后。 冲洗手术部位,使用37℃无菌生理盐水等。 保温方法:保温材料覆盖,强力空气加热,循环温水床垫,电阻加热等。 5.外科手消毒 目的:消除暂居菌,减少常驻菌,以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未察觉的小孔进入开放伤口。 不主张用刷子刷手 注意指甲下的清洗 6.手术衣与手套 无菌手术衣:形成无菌屏障,防止非无菌区的细菌播散至切口或空气中,保护手术人员免受污染。 手套必具有双重屏障作用: 防止术着手上的细菌进入手术切口—降低患者SSI危险; 保护术着双手—防止术者在术中感染患者血液,体液中的血源性病原体。 7.输血 输血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异体输血显著增加SSI率。 每输入1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感染的危险性增加5%。 血液储存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增加。 (三)、监测 开展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时间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收集SSI数据及危险因素信息,经过分析,将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收集SSI数据及危险因素信息,经过分析,将感染率、感染控制措施反馈给外科医生,能明显降低SSI率。 监测方法 直接监测法;外科医生、经培训护士、感染专干直接观察手术部位发现SSI的方法,最准确,但敏感性较差。 间接法:感染专干通过监控实验室报告、病程记录等发现SSI的方法。 出院患者监测:仅监测住院病历会对SSI发生率低估,12%-84%的SSI在患者出院以后发现,多在出院21日内表现。无植入物监测术后1月,有植入物1年。 目标性监测 明确目标性监测开展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247页理解: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将针对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重点环节的目标性监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