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虱防治-南荣国小
頭蝨防治
(一) 疾病概述
頭蝨是寄生在頭髮的衛生害蟲,常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不會寄生在人體其他部位及其他動物上,通常在頭皮、髮根、耳後、頸背的毛髮可見其蟲卵。頭蝨只會爬行,不會飛也不會跳。常見的症狀為頭皮發癢,有時會造成過敏、睡不安穩、失眠、抓傷頭皮等情形,也可能因抓傷引起疼痛,甚至導致細菌感染,影響精神與健康。初次感染或輕微感染時,可能沒有症狀。
同樣寄生於人體的體蝨會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但頭蝨不會傳播其他疾病。
(二) 頭蝨生活史
頭蝨 (head louse,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呈灰白色,雄蝨長約2.1 ~ 2.6 mm,雌蝨長約2.4 ~ 3.3 mm。
生活史可分為蟲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壽命約30天。
成蟲一生可產50 ~ 150粒卵,卵呈橢圓形、黃白色,長約0.8 mm。
卵(nit)
若蟲(nymph)
成蟲(adult)
橢圓形長約0.8 mm
淡黃色至白色
易被誤認為是頭皮屑
外型與成蟲相似
針尖大小
長約2.1 ~ 3.3 mm
靠著粘著力強的非水溶性物質附著在髮根部位
會開始吸血
雌蟲每天產下5-6粒卵
一生可產100粒以上
7-10天
6天
完成三次蛻皮
10-30天
(三) 傳染窩
頭蝨喜愛溫暖的環境,會躲避光線,爬行速度快,以吸血為食,約3 ~ 6小時吸一次血。
離開人體後,成蟲至多可存活3天,蟲卵則可存活10天。
(四) 傳染方式
透過人與人接觸時,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播;間接使用患者用過的梳子、衣物、帽子、毛巾、有絨毛的玩偶也可能被傳染;躺在患者睡過的枕頭、床鋪也有感染頭蝨的風險。
頭對頭的接觸傳染常發生在學校或家中,經由團體活動及玩遊戲時傳染。
狗、貓等寵物不會傳播人蝨。
長髮及衛生較差者易受感染。
生活環境中人口聚集也會提高感染的速度。
(五) 流行病學
遍布全世界,團體生活﹝例如學校﹞較易傳染。
3~13歲之孩童較常感染,女生感染的比例較高,可能因為遊戲時近距離接觸或常共用梳子。
臺灣光復前後,頭蝨較為盛行。
依據1995年至1998年在臺灣28鄉鎮之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的調查,臺灣山地鄉鎮學童感染頭蝨比率 (12.1%)高於平地鄉鎮學童 (3.8%)。
1989年針對21縣市的普查發現,幼稚園感染率為3.4%、國小為8.5%、國中為1.3%。
根據臺灣地區1995-1997年間的調查,國小學童平均感染率約5-7﹪;而最近的確在數所都會型的學校發生流行;另外在衛生條件那麼好的英國,從他們的調查數據及治療頭蝨藥物的銷售數量則顯示,頭蝨感染率有上升的趨勢。
根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百萬至1千2百萬人感染頭蝨,醫療進步、公共衛生發達的先進國家如美國,也無法免除頭蝨的侵擾。
(六) 潛伏期
人體因為對頭蝨的唾液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會有發癢的感覺。
初次感染後,約需4 ~ 6週才會產生過敏反應,此段期間即為潛伏期。
(七) 可傳染期
頭上有會爬行的頭蝨幼蟲及成蟲即具傳染性。
(八) 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為非特異性,任何人皆可能被傳染。若未正確預防,可能重覆感染。
(九) 診斷
肉眼即可看到頭蝨的卵、若蟲、成蟲,但若蟲及成蟲爬行速度快且有避光的習性,故檢查時較難以肉眼觀察到若蟲及成蟲。
可使用齒距小於0.3 mm的梳子梳頭,檢查梳齒上是否有活的頭蝨若蟲或成蟲。只要有一隻活的頭蝨即代表有感染,但若只找到卵,需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檢查卵裡面是否有尚未孵出的若蟲,才可確定感染。若不是黏在髮根附近0.7 cm內的卵,有可能是死掉的卵或是已孵出若蟲的卵殼。
檢查時因蟲卵和頭髮上其他的物質﹝如頭皮屑、灰塵或髮膠等﹞形態相似,故常出現誤診的情形。另外,死掉的卵可黏在髮根上長達六個月,故當頭髮增長時,卵會遠離頭皮,2 ~ 3個月後在頭髮上非常明顯,卻不代表感染頭蝨,但此現象容易導致誤診。
☆預防保健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常洗頭、頭髮不留過長、不與他人共用梳洗用具、枕巾、衣物、帽子等,並勤換洗及曝曬。
避免接觸患者,不要躺在患者的床、沙發、枕頭或地毯上。
進行團體活動時,避免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
定期檢查頭髮,若感染頭蝨,患者及接觸者均應接受檢查及治療。
☆治療照護
選用衛生署核可,去除頭蝨專用之洗髮乳或藥品,例如含有Lindane 1%或Bioallethrine之藥劑,並遵守藥物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使用市售之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消除頭蝨。
治療後8 ~ 12小時使用密梳﹝最好齒與齒間小於0.3 mm﹞梳頭,以除去頭髮上的頭蝨或蟲卵。若治療8 ~ 12小時後,頭蝨仍十分活躍,必須尋求醫師的協助。
治療後每隔2 ~ 3天檢查一次頭髮,應持續2 ~ 3週,確保頭蝨及蟲卵已完全去除。首次治療後7 ~ 10天,若仍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