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与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温与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1-0013-04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温和灸组和针刺?取穴相同,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等;药物组口服甲钴胺(弥可保)片。观察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0.0%,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治疗DPN疗效肯定,且优于药物弥可保治疗。
[主题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疗法;温针疗法;温灸器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可占糖尿病的47%~91%。DPN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和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近年来笔者采用单纯温和灸法治疗DPN,并设立针刺组和药物组作为对照组,观察了DPN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等一些牛化指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DPN患者均为2002年以来在我院(针灸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温和灸组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56.3±13.8)岁;病程(16.3±7.4)年。针刺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4.5±11.3)岁;病程(14.7±5.6)年。药物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7.8±11.9)岁;病程(15.8±4.4)年。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修改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认为糖尿病,并参照WHO多国家糖尿病神经病变调查标准制定DPN诊断标准并进行病例选择。①确诊为糖尿病患者;②患者皮肤呈对称性麻木、疼痛,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③患肢端感觉异常,主要有麻木、蚁行感、发热发凉等,多呈袜子或手套样分布;④肌无力或肌萎缩,走路不稳似脚踏海绵或活动受限;⑤腱反射早期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觉降低;⑥神经肌电图检查: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有酒精中毒或重金属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史者;②中枢神经系统有病变者;③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④出现糖尿病足中、晚期患者;⑤有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2 治疗和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1)温和灸组
取穴:主穴取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配穴: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曲池、外关,下肢麻木、疼痛较甚者加三阴交、太溪。
方法:取艾条(南京同仁堂制约厂产清艾条)1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穴位处),约距15~25mm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知觉减退的患者,施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来测知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肾俞、脾俞每穴灸8~10分钟;其余各穴每穴灸3~5分钟。
施灸的次序及体位:先灸背部肾俞、脾俞,后四肢穴位,由上及下,体位或坐或卧,皆需平直。点定穴位后,不能变动体位及姿势。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针刺组
取穴:同温和灸组。
方法: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所选穴位。选0.30mm×40mm毫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肾俞、脾俞施行补法,其余穴位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刺的次序及体位:先针刺肾俞、脾俞,取卧位,侧卧、俯卧均可;后针刺四肢穴位,取仰卧位,由上及下。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药物组
口服甲钴胺(弥可保)片(日本卫材株式会社制造,卫材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每次0.5mg,每日3次,20天为一疗程,共服2个疗程。
2.2 观察方法
(1)DPN症状计分标准见表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