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愁情比较研究.docVIP

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愁情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愁情比较研究

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愁情比较研究   【摘要】温庭筠和李清照都是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女性的“愁情”,两人都用自己的词进行了描绘,让人深切体验到古代女子那种娇羞愁情。但是由于两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观点看法的差异,两者给我们表现的女性“愁情”也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女性愁情的原因、女性愁情的内容、女性愁情的视角等方面对两位词人的词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温庭筠;李清照;女性愁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7-0036-2.5      温庭筠和李清照是古代两位杰出的作者,他们多才多艺,而主要以词著称。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两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关于女性愁情的描写,在两人的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从女性愁情的原因、女性愁情的内容和女性愁情的视角等方面对两位此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一、女性愁情的时代背景不同   温庭筠所处时代是唐末五代,当时都提倡浮艳小词,宫廷当中也更是兴起歌舞娱乐之风,作为士大夫“娱宾遣兴”的观赏之词,而演唱者又多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子,为了满足小朝廷中那些帝王后妃以及臣下们的兴趣爱好,词人笔下的女子愁情也都是深闺怨妇的愁。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筏,文抽丽绵;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他的作品也不会免于产生于豪华的宫廷、佳人丽姬歌舞娱乐的需要。如: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喽子其一》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其四》   小风战篦金?s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归国遥其二》   风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其一》)    凡此种种,无疑不是当时宫廷生活富丽堂皇的写作,平常百姓哪能那么奢侈。可是她们并不会为家国破灭,国家衰败而惆怅,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私利罢了,只是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见不到情人,得不到宠幸而暗自愁容。   李清照所处时代是北宋,当时出现了“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的繁荣时期,词到那时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李清照的家族也是位高权重的,在父亲的文学熏陶下,她养成了忧国忧民的胆识;家中常常有宾客往来,谈诗论道,都会对李清照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再者,李清照也嫁给了一位很有学问和品德的丈夫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李清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调元《雨村词话》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九黄七之下,词五一首不工。”李清照表现出和古代封建女子很大的不同之处,她不像一般的富贵人家的名媛淑女一样足不出户,呆在闺中学琴棋书画,她也不会遵从古代所称“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涉及到一般女子词作中所绝少涉及的内容,王朝更替、党阀斗争,忠臣逆子等政治历史事件与人物都在其文章当中体现,是词作冲出了闺帏秀阁的狭小天地,冲破了内容狭窄的闺怨离恨,创造了更加广泛的文学体裁。   一个时代造就了女性的行为举止,一个时代也早就了优秀词人。从不同词人笔下的女性,我们也可以看出时代赋予女性的特征,,连“愁情”的样子也会千差万别,姿态百出。温庭筠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写出笔下的女子愁情,李清照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写下了那富有个性的女子愁情。   二、女性愁情的原因是不同的   温庭筠描写女性的愁情主要是因为女子与丈夫或情人分隔的离愁别绪,夫妻美满的幸福生活不能实现,女子思念自己的丈夫(情人)但是丈夫(情人)却迟迟不归的思念,女子闺怨怀人。“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梧桐树,三更雨,不到离情正苦”,“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但是关于词中女子“愁情”有无寄托,现在众说纷纭,近人李冰若所作总评析为: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主张有寄托的人认为词若屈原的《离骚》,所谓香草美人也;主张没有寄托的人则以此人“无行”为依据,纯写花间美人也。我认为,不管词作到底有没有寄托,我偏向于词作本身所呈现给读者的愁情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很多作品在作者所写之时并没有那么深的寓意,我们只要认真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就行。   而李清照所描写的女性的愁情主要是因为和丈夫的生离死别以及亡国家破所带来的情感,她更多了参杂了自己的情感入词,将词纳入有我之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李清照的词风转变主要以南渡为界线,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