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质量提升措施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质量提升措施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温岭市标准农田建设状况的调查,分析云和县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云和县标准农田质量的对策和措施,为稳固和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农田;质量问题;培肥改良
温岭市地处温黄平原南部,“四山一水五分田”。西部和西南部多为低山丘陵,山丘起伏,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河网纵横,东、东南部滨海、松门、石塘和西南部温峤、坞根、城南面海,岩岸曲折,东部沿海岛屿密布,全市海岸线长317km。据20世纪80年代地貌类型调查,内陆地区海拔10m以下的平原面积有79.9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92%,大于10m的低山丘陵面积58.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08%。
1 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分等定级
1.1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设过程
温岭市1998~2008年新增和改造96个项目的标准农田,其中2个非整理方式完成项目已全部被建设占用(太平合岙50亩,温峤茅洋230亩),现有标准农田94个项目,计29.2663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07 202.3325万元。在29.27万亩标准农田中,土地整理和造田改地等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 15.11万亩,占51.6 %;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 12.20万亩,占 41.7%;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成的标准农田1.96万亩,占6.7%。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新河镇、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石桥头镇、温峤镇、坞根镇、城南镇、泽国镇、大溪镇、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城东街道、东浦农场和东片农场等地。
1.2 标准农田地域分布情况
温岭市标准农田从地貌类型分布上看,滨海平原176618亩,占60.4%;水网平原111996亩,占38.3%;河谷平原2992亩,占1.0%;低丘1056亩,占0.4%。
1.3 现有标准农田种植利用状况
在温岭市标准农田中,2007年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有214 930亩,占73.4%,其中水稻177 600亩;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有77 733亩,占26.6%,其中大棚葡萄8 093亩、甘蔗22 486亩,西瓜43 882亩、其他蔬菜等3 272亩。
1.4 标准农田分等定级情况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分等定级方案,全市292 663亩标准农田完成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的有285342亩,其中一等田199 018亩,占69.75%,其中一级田383亩,占0.13%,二级田198 635亩,占69.61%;二等田82 159亩,占28.79%,其中三级田76 163亩,占26.69%,四级田5 996亩,占2.10%;三等田4 165亩,占1.46%。其中五级田3 684亩,占1.29%,六级田481亩,占0.17%。
2 标准农田质量建设中存在问题
(1)标准农田在开发整理时,没有把多年形成的耕作层土壤剥离,而是采取简单的机械推平方式,结果耕地上下土层被打乱,耕层受到破坏,熟地变生地,表层土壤养分缺乏,土体紧实,耕性差。
(2)标准农田原本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如沿海镇部分标准农田,围垦时间较短,其土壤盐分较高、养分含量较低、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经开发整理后,虽然沟、渠、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硬件较为配套,但地力建设没有跟上,需要进一步改良、培肥。
(3)在标准农田建设上重硬件设施、轻地力建设,且有关土壤的改良与培肥措施及资金投入较少,加之长期以来,农民重用地、轻养地和施肥时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耕地质量下降。
(4)忽视标准农田的后续管理。硬件设施管护责任不落实,设施老化及人为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
(5)在温峤、泽国等电子元件拆解区和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周边,耕地环境实际上已经非常严重。对它的治理、修复资金投入多、技术难度大,且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6)国土部门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投入资金虽然很多,但建设标准却不高,相当多的土地开发资金被村级作为利润赚取,没有足额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3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主要技术、工程措施
标准农田质量的提升要着力于制约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地力构成要素上,综合采取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推广合理施肥技术等重点技术和工程措施,对盐分、旱害、渍水等主要障碍因子和主要环节予以着重解决。
3.1 加强小型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先行”的意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通盘考虑和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努力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局面。一是要继续加强土地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