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桑梓与桑柘
浅谈桑梓与桑柘
语文课上有一个课前语文活动,叫做“课前诗歌朗诵”,由每位同学值日,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里择珠采贝,然后抄写在黑板上,既展示这位值日同学的书法功底,又可以体现自己的独特爱好和不俗品位,更能够培养同学们的交流分享意识。上课之前的三两分钟,由值日者带领大家高声朗诵,然后由值日同学带着大家鉴赏。有一次,一位同学选择了中唐诗人贾岛的五律《暮过山村》,原诗如下:
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这是一首描写在外漂泊闯荡的游子回到家乡所见所闻的羁旅诗。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以“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惊恐到欢欣。山中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起伏与变化。
让学生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复述这首古诗,学生们开动脑筋,最后整理成下面这样一首短小精美的散文诗: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疏疏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感到了亲切。
按照往常的经验,这是很完整很成功的一次课前活动了,有读有写有积累,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知识的行囊又沉甸甸了一些。可是,有一个细心的女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她课下到了语文办公室,问笔者“桑柘”是不是也和“桑梓”一样代表“家乡”、“故乡”、“故里”这样的意思,笔者鼓励了她的善于思考的性格,并且和她一起翻阅字典查了“柘”等字的意思。下班回家后笔者又翻阅了《古汉语字典》并利用网络等资源来查证这二者的关系。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励志诗,大家一定都见过: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在1909年立志拯救天下苍生的时候就引用并修改了这首诗歌。其中的“桑梓”显然是代指故乡了。
关于“桑梓”,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人们传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在孟庙亚圣殿东侧就有这么两棵古老的树,桑树和梓树,据说是孟母当年种下的,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见识,善于教子的伟大女性,非常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在歌颂孟母清醒坚定的决心和非同寻常的母爱。所以孟子非常孝顺和尊重母亲,在他周游列国期间,不管身在何地,总会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仰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故乡的桑树和梓树,想起母亲。由是后人便用“桑梓”比喻故乡。
其实以“桑梓”来指代家乡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几千年前,《诗?小雅?小牟》记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另外,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闻黄骊诗》中也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我们现在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就用“功在桑梓”“造福桑梓”等。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桑柘”是不是也应该这样理解呢?
字典里对“桑柘”有两个解释:
一: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於桑。”宋朱??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元张养浩《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清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桑树,是很常见的树种,尤其是在养蚕风气浓郁的南方。柘树,就比较罕见了,也很少听说过还有这种树种。字典里的解释如下: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还有所谓“南檀北柘”的说法,能与树中贵族檀木并驾齐驱,可见此言不虚。
也有人认为“桑柘”就是一种树,叫做“桑柘木”。比较有趣的是,桑柘木竟然和封建迷信的算命先生扯上了联系,有文为证,看后尽可一笑了之。
桑柘木者,缯彩镒基,绮罗根本,士民飘飘之袂,圣贤楚楚之衣,此木供蚕为弧,其用甚大。最爱砂土,以为根基,又以辰巳为蚕食之地,不宜刑冲互破,路旁、大驿二土次吉,余土无益。水喜天河,为雨露之滋,长流、溪涧、井泉诸水皆可相依,亦须先得土为基,更加禄贵为妙,沧海水漂泛无定,无土主夭。见火灯头最吉,亦以辰巳之中为蚕位故也;炉中位居寅卯,木之旺地;天上、霹雳二火与此木干支有合化之情,有坎离交媾之妙,俱吉,但诸火不宜叠见。以金言之,砂中第一,剑锋能修整此木,为次,钗泊二金须得土为基,如逢冲破,又凶。木喜庚寅辛卯,为以弱就强,以小变大,作贵格论,纵无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