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docx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 为 活 着 而 活 着 — — 试 论 《 活 着 》 中 福 贵 的 生 存 方 式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 主题争论焦点)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人,1960 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 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的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 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从 1984 年开始发表 小说,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作品被翻译成 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著有短篇小说 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 《战栗》等。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 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1998 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 002 年)。 写于 1995 年的《活着》,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余华创作风格 由“先锋”向“写实”的转型。长期以来,余华的作品创作的灵感都是源于与现 实的那层紧张关系和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正因为如此,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 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 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 活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他的心态也渐渐的变得平和, 他发现了一个真正作家所寻求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控诉、揭露,而是 向人们展现高尚,是对万物理解后的一种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 眼光看世界。当时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 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 首歌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就是 我们今天看到的《活着》。它奠定了余华在当代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它是充满 温暖的情感之力作,小说以一种淡漠的话语基调,朴实平和地叙述着社会底层人 群的生存故事,在悲剧性氛围里发掘种种人性的善良和光辉,凸现人格尊严的力 量,寻找内心温暖的亮光,并显示了余华对人生、世界的独特审美观。 在《活着》中,主人公福贵与老黑奴有着类似的生存方式——在遭受苦难后 仍然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就字面意思来说,生存方式是指生命的存在方式, 也就是生命生存样式和活动。相对于一般的存在物,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主 要体现为人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人的生存活动也相应不 仅仅具有对象性和主体性纬度,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意向性纬度,即人的生存还具 有意义性。这样,相对于一般存在,人是有生命的存在,而相对于有生命的存在, 人又是不断追求生活意义的存在,也就是说,生存是否具有意义成为人的生存区 别于一般生命生存的根本特征。《活着》中的福贵,竟然在一次次灭顶之灾的打 击下,一次次在死亡的边缘止步,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苦 难并无怨无悔的活着,而且越活越通达,这就让人不得不就他的生存方式做一番 特别的研究了。对此,余华在《活着》的中文版自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 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1 ]也就是说,余华认为生存 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本身,而不是其他。此外,“《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 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2 ],余华就以福贵为例,讲述中国下层民众的生存方式 是怎样的。 本文试从《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着手,通过对福贵的少年、中年、老年 三个时期不同的生活状况分析福贵是如何活着的,从而来阐述中国下层民众是如 何活着的,从而剖析出余华写福贵的这种生活状况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并进一步 深入阐述他想告诉人们怎样的追求,以期更加接近作家内心,呈现一个更为透明 的余华。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 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关于福贵的生存方式,很多评论家都关注到了这一点。他们大多将福贵的生 活方式与余华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的生存方式进行对比着 论证,因为《许三观卖血记》是《活着》的延续与升华,并且这两部作品表达着 相似的主题,那便是“活着”,两个主角的生存方式很类似,想要弄清“活着” 的意义,就得先研究他们这种生存方式。 对于这种生存方式,评论界分歧甚大,甚至尖锐对立。一派意见认为,余华 “为没有任何外在于生命的名利追求可能的百姓提供生存下去的信念和意义” [3],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并体现了“深切的意义追问和民间关怀。” [4] 姜飞、洪治纲等人都持这种观点。另一派的观点则基于存在主义的“人”的 立场,批评余华在鼓吹“苟活哲学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