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
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
摘要:市场经济在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同时,价值取向多元化、金钱之上等价值观念也使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心理教育的过程,必然包括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两个基本方面。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辩证统一过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辩证统一过程,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自主建构;价值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9―0162―02
一、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1.从培养目标上看,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是培养和完善独立人格的教育,它所造就的不是传统的机械的模仿者和被动盲从者,而是培养自主的、理性的、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2.从教育的过程看,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强调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不是“内在”种子的自然萌发和生长,也不是外在环境,外在力量的简单模塑、铸造,它是建构的、生成的。教育过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兴趣与需要,适应学生的智慧发展水平,重视活动、交往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就成为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3.从教育方法看,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强制和服从,在方式上采用运动式、主要是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在性质上是陈旧的、封闭的。强制灌输将一些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需求的规范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发展水平,其性质是一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则是摒弃、否定强制灌输。
4.从教育功能上看,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实现了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传统道德教育因过于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每个个体道德主体意识的提高,忽视个体功能的发挥而使道德失去其内在的基础。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强调尊重大学生的需要,培养其主体性道德素质就在于将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性与个体功能性有机地结合,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自主建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机制
1.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前提。要建构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首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作用,意识到自己是德性发展的主体,德性的建构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在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主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的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两个权威――教师和家长,学生习惯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家长说什么,孩子做什么。学生认同自己的被控制、被支配的角色和客体的地位。忘记了自己作为主体有思考和做出选择的权利,很多学生在不自觉中习惯了老师和家长替自己做主,老师和家长成了其行为的“主体”,而学生自己沦为被支配的客体。长期的“权威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已经成熟,他们渴望“成人感”,希望自己的想法、情感、行为得到尊重,喜欢自我表现、自我选择、自我做主、自我担待的感觉,大学教师应因势利导,尊重和培育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个体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是主体实现个人道德自由的保证。教师的职责是让大学生明白:他们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具有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自己有能力经过思考做出明智的选择。
2.提升大学生需要层次是自主建构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具有社会性、无限发展性、丰富性和积极能动性。道德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家林崇德对道德需要与道德发展的关系作了非常精练地概括。他说:“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结构的任何一种特征(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来自于需要这种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范畴的任何一种成分(善良、义务、良心、宽容、幸福、节操、正直等)也往往来自需要的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水平直接同需要的层次(主次)关系的发展有关系。”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强调将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作为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动力。德育对象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存在,具有自身的合理需要,如:自由、尊严、民主、价值实现等。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道德行为虽然应主要地归因于道德意识,但学生如果没有道德需要,就不会有自觉、主动的道德行为,因而忽视学生道德需要的德育就是“没有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德育把研究教育对象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