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针刺疗法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研究进展.docVIP

药物与针刺疗法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与针刺疗法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研究进展

药物与针刺疗法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行为学作为一门与生理学相关的新兴科学,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本文对近一年来有关大鼠行为学的研究作以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给予一定展望。   【关键词】药物和针刺;大鼠行为学;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3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30-02      行为医学,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的行为的医学。具体地说,是研究与动物或者人的行为有关的一切知识和技术,从行为入手,来揭示生物的生命活动、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规律,探索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行为科学技术和方法。有关行为医学的研究已经被广泛开展,本文仅对近一年来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使用药物和针刺等外加刺激来研究其对大鼠一系列行为学治标产生影响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并对其给予初步的分析。对药物和针刺等外加刺激对于行为学研究的前景作以展望。   1.药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张红岩等[1]使用雌激素作为外加刺激,观察雌激素对于偏头痛模型大鼠发病时其行为学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能减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5-羟色胺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减轻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张俊慧[2,3]应用复方消疲悦意饮作为刺激,观察了其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显示造模组造模后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P0.05),给予复方消疲悦意饮灌服后以上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说明复方消疲悦意饮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的作用。刘学[4]将自体动脉血、凝血酶分别注入大鼠尾状核,观察脑水肿规律和行为学改变。结果显示小剂量凝血酶不引起脑水肿。低浓度凝血酶有保护神经元和星形细胞免于发生低血糖损伤或缺血性死亡的作用,小剂量凝血酶预处理可明显缩小缺血范围,减轻脑水肿。大剂量凝血酶对脑细胞则有损伤作用。李满生等[5]使用寿聪胶囊治疗老年痴呆型大鼠,并观察了寿聪胶囊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胶囊对过氧化氢酶、单氨氧化酶的改变。结果显示寿聪胶囊能显著提高老年痴呆大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降低单氨氧化酶的含量。对老年痴呆大鼠的治疗和预防有良好作用。   行为学的变化与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密不可分。各个系统的机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的同时,行为学也会发生变化。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的同时,对行为学治标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反过来,正常的行为学体系,也就为机体的正常生理学稳态提供了基本保证。如果机体行为学发生变化,正常的生理功能也很难保持在良好状态。这就为今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针刺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针刺,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数千年来一直呗广泛使用,对于各个领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起到了不俗的效果。最新研究表明针刺在行为学研究领域也有良好的疗效。   朱书秀[6]采用Meyne核注射微量A131-40制备动物模型,选取百会、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IL一1p、TNF-Ot的表达。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IL一113、TNF-Ot的影响,探讨了电针治疗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区IL一1p、TNF-Ot的量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经电针治疗后,IL一113、TNF-Ot的量较模型组减少,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电针可显著改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IL一113、TNF-Ot的含量。罗文舒[7]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分别测定大鼠糖水消耗量以及行为学的改变。借以观察针刺督脉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穴对抑郁症大鼠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组的糖水消耗量增加,行为学评分升高。说明针刺督咏和足太阳经可以改变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李丽萍[8]采用针刺百会、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造模21天后各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减慢,糖水消耗量降低;而针刺治疗组与阿米替林组均可显著增加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使体重增加,糖水消耗量增加,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各治疗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针刺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倪丽伟[9,10]使用Cnstina Tassore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针刺或药物处理,采用时间分段计数法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行为症状变化。结果显示针刺和尤舒均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且疗效相似。说明针刺可显著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