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建筑史论文近代江门侨乡的建筑形态研究
中外建筑史论文:近代江门侨乡的建筑形态研究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岸,下辖新会、台山、开平、鹤山和恩平等五市(区),俗称“五邑地区”,是全国的著名侨乡。近代的江门侨乡,华侨的影响渗透到城镇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华侨建筑。既反映近代的沿海社会状况,又反映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演变,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其中尤以获得世界文化遗产殊荣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最。本文主要考察开平和台山两地具有明显中西混合色彩的侨乡建筑,这批建筑建多建于民国时期,是海外华侨参考西方建筑样式而建造。侨乡建筑按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四小类。其中居住建筑包括:一般性居住建筑,如浮月村的洋楼(庐);防御性居住建筑,如瑞石楼(碉楼)。公共建筑则包括:世俗性公共建筑,如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纪念性公共建筑,如风采堂(祠堂)。
一、侨乡的居住建筑
1、一般性居住建筑:浮月村洋楼
浮月村位于台山斗山镇,是一个具有明显侨乡特色的华侨乡村。村上现有70多户,300多人,而旅居海外和港澳地区的乡亲则有1000多人。浮月村的侨乡特色突出的表现在华侨按照西方建筑样式设计,并完全由华侨出资兴建,即所谓的洋楼,这些洋楼在当地又被称为“庐”,是财富的象征。
浮月村中大多数的庐选址于旧村的村后和左侧,形成前低后高的竖向村落形态,有利于通风和视线开敞,且在传统思想中亦以左为贵。所有庐均坐北朝南,拥有独立庭院,四周围墙环绕。这些庐建于1917~1936年间,是华侨在海外聘请设计师预先画好图纸,连同侨汇一并寄回来进行建设。村中一共20栋庐,其中15栋雕刻有名称,分别是:中山阁、贤安庐、安雅庐、兰芳居、觉庐、蓁华居、恒安居、仕庐、英庐、源庐、炯庐、鋈庐、晃庐、惠华居和陈国旗楼,另外5栋则没有刻名。从这些庐的名字中可看出,多采用贤、安、雅、华、仕等字命名,反映这些华侨经过海外漂泊后对日后安定、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村中大部分楼主及其家眷已经移民海外,洋楼多被空置,幸运的是在调查中源庐仍然有人居住。
源庐位于旧村之后,旁边与恒安居相连,有前、后两个庭院。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以及安全防御功能是所有洋楼的共同特征,源庐也不例外。源庐的长略比宽短,平面大致呈方形,形似西方的古堡。厨房与卫生设施建在主体建筑旁,这是村里所有洋楼的另一共同特征。建筑高三层,出于安全防御的考虑,一、二层设计得较为封闭,窗口较小,雨篷和窗楣也较窄,外墙没有落脚之处。但每个立面的窗楣形态各不相同,有半圆形、条形以及三角形。第三层有飘出的阳台,大概1m宽,阳台上四周有欧式立柱和拱券。女儿墙刻有“源庐”二字,楼顶上有一半圆形的山花,山花上刻有叶卷、涡卷等西式装饰。源庐为平屋顶,但村中不少其他洋楼的屋顶为穹顶和方尖顶,西方建筑色彩浓烈。
进入室内,体现到更多的是安全防御的一面。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外墙由25cm厚的青砖砌成,叫“二五墙”,异常坚固。建筑入口除有一般的木门外,门后还有推拉式的铁门,体型庞大,能抵挡重大撞击。室内外窗户较小,且都有铁柱和铁窗门的双重防御。每层的楼梯既狭窄又陡峭,只能同时容一人通过,目的是避免入侵者同时涌入,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二楼的楼梯间有铁门,并且在楼板上设有射击窗口。
总体而言,在华侨影响的渗透下,华侨建筑表现出明显的西化与实用特征,建筑既讲求美观,又具有安全防御的实用功能。但是,华侨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因为华侨家庭一般较为富有,引来诸多盗贼,因而才对安全防御的要求提高。而不是有的人所认为的,因政局动荡,盗贼群起而提高防御要求。这也是华侨建筑防御功能强于一般民居的主要原因。
2、防御性居住建筑:开平瑞石楼
瑞石楼位于开平蚬冈镇锦江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瑞石楼为旅美华侨黄璧秀所建,主人号瑞石,故曰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美誉。锦江里村落的后面布置三座碉楼,从左到右依次为升峰楼(为华侨黄峰秀所建),乡楼(又称锦江楼,乡人合力所建,用于全村安全防御),以及瑞石楼。其中瑞石楼最高,最为精致。据瑞石楼主人介绍,当时进行村落建设时就经过统一规划,规定后一排房屋要比前一排房屋高一个砖,前排房屋不能完全阻挡后排房屋,寓意乡村步步高升,并且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自然排水和通风。而碉楼是村里最高建筑,当然应该布局在村落的最后面。瑞石楼是开平现存碉楼中最高,高九层,但每层的层高均不相等。碉楼主人展示了浙江大学某教授对瑞石楼立面各层层高的测量结果:一层3.696m,二层2.797m,三层2.785m,四层2.812m,五层2.973m,六层3.803m,七层3.466m,八层3.051m,九层3.298m,穹顶高0.850m,室内外高差0.270m,建筑总高29.801m。
碉楼是防御性居住建筑,不管是室外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