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营养与疾病防治答案
第十一章 营养与疾病防治(答案)
一、填空
1、升高
2、体重
3、4-6
4、负
5、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脂肪
6、营养性贫血 骨质软化
7、体重
8、合理控制总能量
9、能量负平衡 促进脂肪分解。
10、葡萄糖
11、中心静脉营养 外周静脉营养
二、选择
BABCB BABDD
三、名词解释
1、乳糖不耐症:指摄食乳糖或含乳糖的乳制品后,由于人体内缺乏乳糖酶而引起的乳糖消化吸收不良的表现,出现腹胀、腹泻等的一系列症状。
2、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或人体缺乏日光照射以及缺钙而引起的。
四、论述
(一)试论述几种典型的营养缺乏病。
1、蛋白质-热能营养缺乏
①水肿型:热能摄入量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儿童营养性疾病,即恶性营养缺乏病,腹部突起、浮肿。
②消瘦型:蛋白质和热量摄入量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患儿消瘦无力,可见于任何年龄。
2、佝偻病及骨质疏松:缺乏VD或钙引起,或人体缺乏日光照射。高蛋白饮食可能造成骨质疏松。
3、营养性贫血
①缺铁性贫血:影响血红素合成
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影响VB12和叶酸和摄入和吸收造成的。
4、维生素缺乏病
(1)夜盲症及干眼病:VA (2)坏血病:VC
(3)脚气病:VB1。①干性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②湿性脚气病:水肿(心力衰竭);
③急性混合型脚气病: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
(4)赖皮病:烟酸。“3D”症:腹泻、皮炎、痴呆。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多流行。
5、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突眼、高代谢症群(怕热、心悸、出汗、甲亢、消瘦、腹泻、基础代谢增高),
②克汀病:智力低下,精神发育不全。
有些食物如十字花科植物白菜、萝卜等,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β-硫代葡萄糖苷,可影响碘的利用。
6、克山病:硒。一种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特征的地方性心肌病,亚硒酸钠可预防。
(二)试论述几种典型的营养过剩病。
1、肥胖:机体摄入的热量多于所消耗的热量;合成的脂肪细胞分布于皮下(臀部和大腿,女性型肥胖)和脏器(上身或腹部,男性型肥胖);包括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脂肪细胞数量增多。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20体重不足, 20-25理想体重,
25-30轻微超重, 30严重超重或肥胖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某些癌症(乳腺癌、肠癌)的发生,呼吸功能低下、关节炎及胆结石等的发病均与肥胖成正比,其中真正危险的因素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脏器脂肪储存过多。
2、冠心病:
(1)心肌冠状动脉血管壁受到氧化损伤,形成硬化斑,导致动脉血管变窄,血液流动受阻。如果这种损伤形成了溃疡面,就是粥样硬化。
(2)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血胆固醇水平过高,其中最具危险正相关的是LDL(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当巨噬细胞吞噬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便形成斑块沉积于动脉壁。呈负相关的是HDL(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运转到肝脏和排出体外的唯一工具,也是人体排出胆固醇的唯一途径)。
(3)与饮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即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的质与量
①食用饱和脂肪酸会是胆固醇水平升高,只有豆蔻酸、月桂酸和棕榈酸具有升高血脂的作用。
②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③VC、VE、胡萝卜素(前三抗氧化,防止氧化LDL形成)、黄酮类、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等)(使胆固醇重吸收减少)都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④膳食中胆固醇含量高,则会使血胆固醇浓度升高。
3、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体内控制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机制发生紊乱引起)和继发性(因其他的功能紊乱,如妇女妊娠、患肾病等原因引起)两类,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食盐摄入量高是一个很关键的促发因素;高能量、高脂肪、高钠并且低钾的膳食;酒精摄入过多。
(三)试论述几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
1、糖尿病:因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造成的糖代谢障碍性疾病。
(1)有4类:
①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期发病,患者血液胰岛素严重不足,绝对地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以防止酮症酸中毒。
②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或不足,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出现抗阻现象。
③妊娠糖尿病。
④其他糖尿病:多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术等的糖尿病。
(2)症状
①血糖升高和尿糖值增加,糖代谢紊乱;
②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多种代谢紊乱;
③多饮、多食、多尿、体力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
④发展下去,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