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观念(总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学科观念(总结).ppt

关于几个化学概念的讨论(小结) 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 1 元素 原子 ——世界统一性的追求 中国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五种基本物质材料:《尚书·左传》(记录武王伐纣的军队歌唱,约前11世纪)“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五种基本元素:《国语·郑语》(西周后期,约前800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五行相克(相胜):(春秋后期,约前250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行相生:(秦汉之际,约前200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亚里士多德: 物性重要于实体; 热冷、干湿 四种物性两两组合构成了元素(对立面不共存); 这些元素按照各种比例组合,构成物质的实体微粒 元素的嬗变;炼丹理论的基础。 波义耳的微粒观 波义耳 (英,1627-1691) 自然界的基本材料 拉瓦锡的元素观 拉瓦锡(法国,1743-1794) 1789年《化学概要》否定古希腊四元素说,“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强调今天化学分析的限制) 列出第一张元素一览表,把元素分为四类: (1)简单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 (2)非金属:硫、磷、氮、氯、氟、硼 (3)金属:银、锑、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 (4)金属化合物:氧化钙等 道尔顿的原子说 1803年,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上的报告: (1)元素的最终粒子为简单原子,不可分割 (2)同一元素的原子,形状、质量、性质相同 (3)不同元素原子以简单整数比例结合 宇宙线的研究 加速器的建设 物质与反物质 再谈元素与原子的定义 定义的历史色彩 1 元素 原子 ——世界统一性的追求 科学信念:在某种价值取向下对世界规律的探寻。 2 波还是粒子 ——迄今未解的悬疑 物理学关于波的研究 声波 水波 光波 电子的波动性 “既然光可以具有波、粒性,那么实物粒子是否可以具有波性呢?” 1924年 德布罗意(法国):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hν=mc2 获1926年诺贝尔奖(36岁) 如何证明实物粒子运动的波性? 1925年11月 瑞士苏黎世 由德拜和薛定谔发起了一次德布罗意论文的专场讨论会,德拜:“有了波,就应该有个波动方程” 1926年 薛定谔 实物微粒的波动方程 观点1:波 观点2:粒 电子运动的几率描述 波函数ψ 不具有可直接描述的物理意义 1927年 波恩给出统计解释,进行几率描述 1927年 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 △p×△q h/2π △E×△t h/2π 量子力学的基础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薛定谔-波动方程 波恩-概率解释 玻尔-互补原理 二十世纪科学争论 又一轮唯物与唯心的交锋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吗? 微粒之间存在空隙吗? 对物体和运动的描述受观测手段的限制 “白马非马” 2 波还是粒子 ——迄今未解的悬疑 科学描述:科学是借助某种检测手段对事物的描述而非事物本身。 3 共价与离子 ——两种作用的统一体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性 键: 共价性-电子共享 离子性-静电引力 共价键→极性差异增大→离子键 ·单键的离子性百分数 3 共价与离子 ——两种作用的统一体 科学辩证:真实事物往往是极端案例的中间状态。 4 水的“衍生” ——有机与无机界限的突破 构造的科学:科学是在发明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5 化学变化 ——竞争体系中主要矛盾的描述 化学变化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离子竞争(酸碱反应) 电子竞争(氧化还原) 离子竞争中也存在电子竞争 平衡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变化过程——黑箱 (1)只表示主要反应(或目标反应) (2)不表示反应历程 5 化学变化 ——竞争体系中主要矛盾的描述 科学模型:化学变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反应方程式只是主要矛盾的“始终状态”的描述。 6 方向与势能降 ——内涵不明的“本质”判据 能量观 物理变化中的势能(降) 原子、分子的稳定性 化学反应的趋势 势能降的去向(能量守恒与品质下降) Q、W H S G 化学势 6 方向与势能降 ——内涵不明的“本质”判据 判据的人为定义性(构造的科学):现象描述(变化量可测)→规律→ 理论(定义参数,假想的“绝对量”)。 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是被科学共同体“暂时”、“较普遍”认同的,能够被多数事实所支持的假说。(反应方向的认识过程) 模型与原型 物质结构模型 热力学原理 化学反应机理 客体——工具——主体 现象(工具)→规律(有限)→理论(人) 假说、模型与理论 什么是科学本质? 什么是科学本质? 科学本质是否存在? 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科学? 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困境? 谢谢! 92 3.2 47 1.6 89 3.0 3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