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化妆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 防腐剂与杀菌剂 为什么要用防腐剂:因为化妆品中常添加蛋白质、维生素、油脂、蜡等,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细菌、霉菌和酵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繁殖,其结果是使化妆品变质,如乳液破坏(分层),有异味,变色,产生气泡等。为了防止化妆品变质所以要加防腐剂。 要求:含量极少就有抑菌效果,颜色浅,味轻,无毒,无刺激,贮存期长,溶解度大。 传统的防腐剂一般为有机酸或其钠盐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及有机汞,现已较少使用,目前化妆品防腐剂使用最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俗称尼泊金酯类,防腐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由于尼泊金酯的添加量只有山梨酸、苯甲酸的1/ 10~1/ 5 ,因此其相对安全性比山梨酸高得多。 5. 抗氧化剂 化妆品中的动植物油脂、矿物油等在空气中会产生自动氧化作用,逐步生成醇、醛、酮等,进而生成酸,使油脂发生酸败,影响化妆品的质量。因为,必须添加抗氧化剂防止自动氧化作用发生。 原理:物质的氧化过程可以用两种渠道来解释:一种是物质失去电子进入到氧化状态,物质结构直接发生改变,如醇氧化成醛,进一步氧化成酸;另一种是有机物质受自由基进攻,自己变成不稳定的自由基,在氧的作用下变成过氧化态,进一步分解成小分子。 抗氧化剂是指用以提供电子、抑制氧化,或通过吸收自由基,而使目标物质不受攻击,但自身却相对稳定的一些化学的或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质。 要求:1)只加入极少量就有抗氧化作用;在化妆品中的用量一般是0.02%~0.1%; 2)安全无毒;3)无异味;4)价格便宜。 常用的有丁基羟基苯甲醚(BHA)、丁基羟基甲苯(BHT)、五倍子酸丙酯、维生素E等。 6. 防晒剂 作用原理:屏蔽紫外线;吸收紫外线 屏蔽紫外线是指具有反射紫外线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粉末,如钛白粉,氧化锌等; 吸收紫外线是指具有吸收作用的物质,典型产品有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水杨酸酯及其衍生物。 7. 营养添加剂 主要目的:去皱、抗衰老 作用机理: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繁殖,增强血液循环和皮脂腺功能,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抑制角质层的水分散失,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 植物型营养添加剂:人渗浸取液,芦荟,海藻 动物型营养添加剂:胎盘提取液(羊胎素),蜂王浆。 生化物质添加剂:维生素、胶原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生长因子(EGF) 3.4 乳化体化妆品 一、乳化理论相关 O/W型 W/O型 1、影响乳化体类型的因素 内外相体积比; 乳化剂两亲基团的体积; 有较大极性的一价(Na、K)金属皂有利于形成O/W; 有较大碳氢链的二价(Ca、Mg)金属皂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体; 乳化剂的HLB值 W/O型乳化剂的HLB值范围为3~6; O/W型乳化剂的HLB值范围为8~15。 乳化器壁材料的亲水性(不是绝对的) 亲水性强 O/W型;疏水性强W/O型 2、乳化体的鉴别 (1)染色法;(简单) 油溶性染料和水溶性染料 (2)稀释法; (简单) “水”或“油”对乳化体进行稀释试验 (3)电导法; 水为良导体,大部分油不导电 (4)滤纸润湿法 (5)光折射法 3、影响乳化体稳定的因素 内相分散程度; 内相分散程度越高,体系越稳定; 界面膜的强度; 界面膜强度高,稳定性加强; 界面电荷的影响; 电荷电量越大,体系越稳定; 连续相黏度的影响; 连续相黏度越大,体系越稳定。(增稠剂) 4、乳化剂的选择 富集在两相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一层稳定的、有黏度的保护膜; 赋予粒子电荷,相互排斥; 要求: 多组份乳化剂 主组分的选择 计算为辅,实验为主 经验规律: 5、乳化剂的加入方式 (1)乳化剂在水中法 --乳化体较粗,不均匀。先为O/W ,可以再到W/O (2)乳化剂在油中法 --乳化体均匀,较细。先为W/O,可以再到O/W (3)初生皂法 (4)轮流加液法 6、常用的乳化设备 混合搅拌器 (用于低黏度) 胶体磨 (用于液体或膏体) 均化器(用于微波颗粒乳液) 均浆机 均质搅拌机 真空乳化机(无菌操作) 胶体磨 均质搅拌机 均浆机 高压 狭缝 剪切 转速10000~30000r/min 液体对流 二、乳化体的生产工艺 1、生产工序(以O/W的乳化体为例) 水相的调制—增稠组分单独调制 油相的调制 乳化 冷却 陈化和罐装 水相 油相 去离子水 保湿剂 搅拌加热 预乳化 均质器 乳化 排气 固体油分 半固体油分 液体油分 乳化剂 防腐剂 搅拌加热 过滤 冷却 存储 灌装 香料 添加方法、添加的速度、搅拌条件、乳化温度和时间、乳化器的结构和种类 冷却速度 冷却时的搅拌条件 终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