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中ADMET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相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P450 (CYP)家族 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and CYP3A4 NADPH依赖的氧化酶 CYP3A4 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酶 ~50%已知药物通过CYP3A4代谢 II 相代谢关键酶 UDP-依赖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 苯酚磺基转移酶 (PST) 雌激素磺基转移酶 (EST)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一些细胞抗氧化酶 三种肝细胞制品及代谢分析 全肝细胞代谢分析 肝微粒体代谢分析 S-9 肝匀浆液 代谢分析 药物肝脏代谢稳定性分析过程 药物肝脏代谢稳定性分析结果 % 原药消失率 = (1 - )×100% 原始药物浓度c0 代谢反应后药物浓度ct 全肝细胞(?????) 肝微粒体(???) 仅包括I相代谢酶 易于保存 分析操作容易、费用低 包括所有代谢酶和转运蛋白 费用高,细胞保存不易 S9肝匀浆液(????) 包括主要I、II相代谢酶 分析操作容易、费用低 匀浆液保存不稳定 药物毒性 药物毒性评价的基本方式--- 细胞活力分析 细胞生长 细胞能荷 线粒体活性---MTT分析 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谷胱甘肽含量分析 细胞特征性功能 蛋白质合成 核酸合成 吞噬、排除外来分子能力等 细胞膜完整性---胞浆酶活性分析 MTT细胞活力分析 原理: 线粒体酶将探针分子MTT*还原成为一种蓝色脂溶性染料formazan(吸收波长550nm) 线粒体活性越高,转化能力越强 实验方法:将MTT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有机溶剂溶解产生的formazan,然后用酶标仪测定 550 nm吸光度. 特点:方法简单可靠,费用低,高通量 *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药物毒性分析过程 LD50,IC50,EC50 线粒体毒性模型 Early Prediction of Hepatotoxicity Throug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orld Pharmaceutical Congress, June, 2010 ROS ATP synthesis Cyt c Djm 关于药物毒性分析数据 毒性分析的结果是LD50或IC50或EC50,表示药物导致细胞活力降低一半时需要的浓度 LD50或IC50或EC50越小,药物毒性越大 每种细胞活力分析方法都具有片面性,多种方法测定一种化合物毒性是有益的 进行药物毒性分析时,推荐使用人源的原代完整肝细胞,数据可靠性高 当使用永生化细胞和肿瘤细胞时,由于这些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的药物代谢能力较差,因此得到的细胞毒性数据是一种“本征毒性(intrinsic toxicity)”。将实验数据推广应用时,注意补偿不同组织细胞的代谢能力。 药物毒性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排出抑制型相互作用: 药物1抑制药物2的排出,导致药物2浓度过高产生毒性 代谢抑制型相互作用 药物1抑制药物2的代谢,导致药物2浓度过高产生毒性 代谢诱导型相互作用 药物2诱导药物2的代谢,导致 药物2被过度活化,使代谢毒性产物浓度增加 药物2因代谢失效 小结:ADMET研究诸方面 ADME:生物利用率 药物间 相互作用 药物分布 血浆蛋白 结合力 血脑屏障 渗透能力 药物清除 药物吸收 消化道稳定性 肾排出 肝脏清除 代谢稳定性 胆汁排出 溶解性 渗透能力 代谢诱导 代谢抑制 药物毒性T 细胞活力 抑制分析 排出抑制 扩散能力 药物外流载体 药物吸收载体 代谢酶亚型 一个例子--- 食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食物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作用 雌激素样作用 弱类雌激素活性 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如衰老、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 抗雌激素活性 预防激素依赖型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抗氧化作用 抑制肿瘤作用 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症 黄酮通式 异黄酮通式 黄酮苷和黄酮苷元 大豆异黄酮苷元 大豆异黄酮葡萄糖甙 水解 b-葡萄糖苷酶(肠道微生物) 肠道乳糖-根皮素水解酶 O 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机制 黄酮苷 黄酮苷元 水解 CYPs 代谢分解 MRP2 BCRP UGT SulT 紧密连接 MRP3 酶水解 酶水解 肝、肾排出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的关键因素 黄酮苷的水解---利于吸收因素 肠道正常细菌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