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检验)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体查: 体温38度,左颈后三角可触及2个大小约1cmX1cm 的淋巴结,质中,有轻触痛,可移动;右颈后三角可触及3个大小约1.5cmX1.5cm的淋巴结,质软,有触痛,可移动。双腋下及双腹股沟淋巴结均可触及2-3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从黄豆至花生米不等,质软,有压痛,可移动。咽充血(++),双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点及伪膜。 血常规: WBC 12.8X109/L, Hb130g/L, RBC4.3X1012/L, PLT184.8X109/L. 分类淋巴细胞40%,异形淋巴细胞20%,中性分叶核40% 血清经豚鼠肾吸收后进行嗜异性抗体测定滴度为1:80(+), VCA-IgM(+) 血片: 见异形淋巴细胞20%,为大淋巴细胞型及浆细胞型 骨髓检查: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粒、巨核三系增生,见9%异形淋巴细胞,其胞体较大,核近圆或示规则形,核染色质纤细、胞浆深灰蓝色,无颗粒,部分可见核仁.结论: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象. 一、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IM. or glandular fever ) 分为嗜异性抗体阳性和阴性的IM 两者统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MS) 三、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病毒进入体内,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并侵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机体各组织和脏器的淋巴系统。 B淋巴细胞表面有EB病毒受体,故被首先激活、增生,产生多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激活T细胞直接破坏EB病毒感染的B细胞。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毒携带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口鼻密切接触 (接吻病) 飞沫传播 性传播,偶可经输血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传染性低,甚少引起流行 常具有自限性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五、临床表现 (一)发热? 多在38~40℃之间 ,热程 1-3 周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 最为常见, 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 (三)咽峡炎 表现为咽痛,可见咽部充血,出血点,可有溃疡及伪膜形成 (四)皮疹 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 ,如丘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小出血点(粘膜疹) (五)肝脾肿大 伴有肝功能异常,少数可出现黄疸 (六)神经系统症状? 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 六、检验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大多在20×109/L以下,最高可达(30~60)×109/L。 淋巴细胞可达(60~97)%以上,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可在20%以上。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 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 Ⅰ — 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Ⅱ — 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Ⅲ — 幼稚型或幼淋巴样型 与普通淋巴细胞相似或稍大 , 核偏心,椭圆或肾形,染 色质粗糙 , 呈粗网状或成堆排列。 胞质嗜碱性强 , 呈深 蓝色 , 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 , 无颗粒或有少许颗粒 Ⅰ型 — 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Ⅱ型 — 大淋巴型或单核细胞样型 胞体较Ⅰ型大,形态不规则,核呈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 染色质较Ⅰ型细致 , 亦呈网状。 胞质丰富,嗜碱性较轻 , 呈浅灰蓝色 , 无空泡 , 可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有时似正常单核细胞。 Ⅲ型 —幼稚型或幼稚淋巴细胞样型 细胞较Ⅰ型大,核圆形或 卵圆形。 染色质细致均匀 , 呈网状排列,无浓集现象。可见核仁1-2个。 胞质呈蓝色 , 无空泡 , 一般无颗粒。可有分布较均匀的小空泡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异常淋巴细胞 外周血:浆细胞型(上左)、单核细胞型(上右)及幼稚细胞型(下左); 骨髓:也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下右) DowneyⅠ 型异型淋巴细胞 DowneyⅡ 型异型淋巴细胞 Downey Ⅲ 型异型淋巴细胞 Downey Ⅲ 型异型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甲肝),风疹,ECHO病毒,腺病毒,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HIV 细菌感染:布鲁氏菌病,结核, 其它微生物感染:梅毒,肺炎支原体 原虫感染:弓形虫病,疟疾,巴贝虫病 免疫作用:血清病 药物过敏: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酚噻嗪,氨苯砜等 其它:SLE,肉样瘤病,淋巴结病,何杰金氏病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常见病因 无特异性改变 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 但不如血象改变明显。原淋细胞不增多。 组织细胞可增多。 (二)骨髓象 IM 骨髓象 IM 骨髓象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