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ppt

三 、 岩浆活动 1、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煤层吸附瓦斯能力加强。 2)围岩与煤层渗透性:煤层瓦斯运移、排放与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呈正相关。 3)地质构造:断层、褶曲对瓦斯含量因其性质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 4)地下水:地下水活动区瓦斯含量降低。 5)煤田暴露程度 暴露式煤田,瓦斯排放容易; 隐伏式煤田,不利于瓦斯排放。 6)煤田埋藏深度: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加。 * * 主要内容: 一、 煤层厚度的变化 二、 矿井地质构造 三、 岩浆活动 四、 岩溶陷落柱 五、 矿井瓦斯 六、 地温、地压 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 一、 煤层厚度的变化 主要内容: (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二)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三)煤层厚度变化的观测与探测 (四)评定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参数 (五)煤层厚度变化的处理 (一) 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1.原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原生变化包括: 地壳不均匀沉降、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基底不平)、河流同生冲蚀、海水同生冲蚀?? 2.后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后,因河流冲蚀、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后生变化包括:河流冲蚀、 构造运动、岩浆侵入、 喀斯特陷落 (二)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影响采掘部署和计划生产 2、影响掘进率,使掘进率增高 3、降低回采率 4、瓦斯突出矿井,影响安全生产 (三)煤层厚度变化的观测与探测 1、观测内容: 在各见煤点观测煤厚、煤质结构、煤岩煤质、产状、煤层含水性、煤层顶底板。 2、观测方法 (1)观测点的布置:结构简单稳定煤层,以50-100米点距控制 结构复杂多变煤层,以10-20米点距控制 (2)观测内容:A、煤层全厚观测及素描 B、煤层连续剖面测制 C、煤岩分层描述 D、制图 3、煤层探测 (1)煤厚探测 煤巷掘进:缓倾斜煤层:钻探+溜煤眼、 钻探 +联络斜巷 急倾斜煤层:钻探+煤门 回采工作面:煤电钻探测 (2)煤层分叉尖灭的探测 煤层呈多层次稳定分叉:沿主煤层掘进+井下钻探探分层 煤层呈稳定程度不同的分叉:主分叉布巷道+钻探+巷探 (3)煤层底凸薄化的探测——圈定不可采范围 A、井下轻便钻机探测 B、井下巷道实际穿过的底凸部位 C、观测工作面的顶、底板情况 (编制等高线图) (4)古河流冲蚀变薄带 A、巷道观测素描,并在平面图上展布 B、井下巷探、钻探,并充分利用勘探期建井期资料 C、编制煤层等厚线图、顶板岩性分布图 (四) 评定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参数 据《矿井地质规程》(1984年5月),在定量评价煤厚稳定性时,分别采用以下指标评价: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煤厚变异系数为辅; 中厚、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煤厚变异系数 (%): 煤层可采性指数 其中:n —评定区内所有参加评定的见煤点数 n′— 煤厚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评定煤层稳定类型的主、辅指标表 (五 ) 煤层厚度变化的处理 1、掘进 ①出现分叉、尖灭现象,应确定稳定可采的分煤层,若为: 上分层——靠顶板掘进 下分层——靠底班掘进 ②上山掘进 变薄带范围小,则挑顶式破底直接穿过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