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兼论孙犁晚年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匹西安710062)
对于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而言,与其卓异的艺 的。诚然,从社会现实关怀的角度,又可以说孙犁晚 术创造相联系,他自身往往具备富于创造性、独特而 年的关注现实、文化批判,受到了儒家美学的较大影 精湛的美学思想,即使他未将其美学思想以理论形 响,而这就可能使论者在孙犁与传统美学关系的整 态发表出来,也必定以潜隐的形式蕴涵在其文本之 体判断上,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那么,到底 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 应该如何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孙犁晚年与传统美学的
轼、曹雪芹等作家,就是这方面的显例。在新文学作 关系,以便对它作出一种共时存在特征的描述
家中,孙犁是“五四”以来少数几位兼擅创作与理论、 呢?——这正是本文想要论述的一个主要问题,并 评论的大作家之一,其美学思想内涵丰富,近乎汪 由之而涉及孙犁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 洋,独具异彩,令人惊异,堪值研究。由于多种原因,
孙犁的美学思想,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笔者在已发表的有关孙犁美学思想研究的两篇
论文中,指出孙犁美学思想的基质是道家美学,道家 儒、道作为先秦时期的两大主要学派,其共同土 美学是打开孙犁文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我的“基质” 壤是小农经济,以及当时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前 之论,只是说道家美学是孙犁美学思想之根柢、核 者重“人道”,后者重“天道”,开辟了不同的思想进 心,并非说此外无他;实际上,道家美学和道家哲学 路。惟其重“人道”,故儒家挺立道德主体,旨在通过 一样,其以“无”为本的属性,恰好从自身机制上敞开 学术、教育进入政治;惟其重“天道”,故道家强调自 了吸纳相异思想并与之互补、融合的途径和空间。 然无待,崇尚精神自由,偏于达生保真。至于后世的 而“钥匙”之论,意在说明道家美学颇多玄妙、精微、 文入学子在接受文化传统时究竟是朝哪一路向倾
深邃之处,不像儒家“兴、观、群、怨”等集中于文艺的 斜,这里既有学术承传、时代思潮与风尚等因素,还 社会功能方面的美学命题那样,在相对意义上较易 有本人的先天气质和经历、遭遇等复杂因素在起作 为人所领会和把握,而孙犁晚年创作的审美构成、美 用,并且不待说要展现为一个在时空中动态生成、交 学风格,包括“婉讽”、“弦外之音”、“神韵”、“风骨”、 织演变的过程。孙犁晚年的美学思想之所以以道家 “奇谲”等,除非从道家美学人手,是很难得其三昧 美学为基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因是:孙犁从小
作者简介:阎庆生(1944一),男,陕西礼泉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万方数据
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具有孤僻、敏感,喜清静、脱俗的气质,以至家里人认
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具有孤僻、敏感,喜清静、脱俗的气质,以至家里人认 家精神来提升——一则隐于庙堂,一则隐于山林。
为他小时是“书呆子”,“有点傻”。纵观孙犁一生,他 孙犁晚年沉迷古籍,考察了大量史实包括历代文人 的这些先天气质后来非但没有改变,反倒有所强化, 的出处、遭遇和思想感情,如在《读(旧唐书)》这篇长 乃至在中晚年浸淫道家典籍,如《老子》、《庄子》,和 文中,就论列了唐代14位作家和文臣武将的行迹、 带有浓厚道家色彩的著作如《吕氏春秋》等,很好地 兴衰成败和心态。在这方面,他思虑很深,感慨良 吸取了道家哲学、美学的精华。应该说,正是孙犁自 多。他指出:“书本为书本,行政为行政”。④“政治要 身根深蒂固的孤僻、脱俗、好静以及在时世的推移 求行得通见效快的学术,即切合当前利益的学术。 中,日见加重的“洁癖”,为其中、晚年美学思想中道 儒家虽热衷政治,然其言论,多不合时宜,步入 家美学成分不断增加和深化,乃至最终形成了以道 这一领域,实在经历了艰难的途径 其进取方式, 家美学为基质的美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异常坚实的 则不断因时势而变易。既如此,就得随时吸收其他 基础。只要他的上述气质在生活中没有变化,那么, 各家的长处,孔孟之道,究竟还留下多少,也就很难 道家美学作为其美学思想之基质的地位也就不会发 说了。所以司马迁论述儒家时,也只承认它的定尊 生变化。 卑,分等级了。”④又说:“仕有遇,有不遇;有达,有不 被孙犁美学思想所吸纳并有所发挥的道家美 达。要看社会环境,要分时代治乱。所以说,士人的
学,其要点为:高扬审美主体的个体性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