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好城市:城市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美好城市:城市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徐国源 冯 芹
内容提要 城市是一个物质性和象征性交织的意义空间。不同的城市观,左右着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
展路向。基于国内外城市观念的变迁和实践,剖析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田园城市和新城市主义等城市思想
的内在理路,试图展现城市理论的复杂性,以期探寻“美好城市”的思想前景,进而更好地审视和重构我国城
市价值观。
关键词 美好城市 田园城市 现代主义 新城市主义
徐国源,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215123
冯 芹,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 215123
现代城市发展狂飙突进,城市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然而,关于美好城市标准的研讨却聚讼
纷纭,莫衷一是。人们甚至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标准来界定这个“美好”:是“最现代化”还是“最人性
化”?“是具竞争力”还是“最有魅力”?是“最适合创业”还是“最宜居住”?这样的纷争注定没有答案。
多重视镜观照下的城市,呈现出变幻多端的姿容,而对于城市理论和实践的不倦探索,正切合了人类
追寻美好城市的足音。
一、现代主义:塑造今日之城的主导力量
城市一度是“乡土中国”的人们向往的地方,城市生活往往意味着一种崭新的现代性体验。城市
流光溢彩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涌入城市。与浪漫主义者追怀过去、留恋传统的选择不同,居住在
乡村里的农民似乎更向往城市生活,他们在渴求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毫不亚于市民的趣味,很乐于把
[1]
自己的传统住宅改变成现代化的居所 。对于急迫地需要改善生活品质的农民来说,这样的选择无可
厚非。
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诗学与城市价值观重构”(13JDB027)阶段性成果。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周鸣浩、李翔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 ·2018/1江苏社会科学
226
文学研究
城市化的好处并不仅仅体现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而且在于它能通过“集聚效应”大幅提
升经济效益。因此,城市化也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
升,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
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并确定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51.5%。各地
在推进城市化的计划中雄心勃勃,如西安市提出实施“人口倍增计划”,预计到2020年西安主城区人
口将达到10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下,中国的城市化势必加快
推进,城镇人口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现代主义理念支配下的城市,规模庞大到令人难以掌控的地步,造成了今日之城的基本格局。对
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主义似乎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必经之路。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运动,城市首要的任务是为大量涌入的人们提供最基本的居所,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
此过程中,规模和效率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对于中国这样急于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来说,现代主
义无疑是城市规划设计中最具诱惑力的一种选择。漫步今日中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高楼大厦、玻璃
幕墙、立交高架、繁华街道,其样式和风格几乎雷同,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攀高比傻”的风气愈演愈
[1]
烈,“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在片面追求高、大、全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城市发展模
式已经被格式化了。在面目相近的建筑外壳下,城市的人文内核却是空洞的。然而,在跨越了城市发
展的现代化阶段之后,人们对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现代主义就成了众矢之的,备受诟病。
相比而言,现代主义赋予城市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节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熟人社会”中充满温
情的交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里,导致城市人口密度急速膨胀,吊诡的是,这反而限制和瓦解
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联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寄居着无数孤独无助的灵魂。与怀旧感伤的浪漫主
义比起来,现代主义似乎显得冷酷无情。芦原义信指出:“大城市的匿名性和无情性更能打动年轻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