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纪有堂”看王氏父子的破字策略(毕业论文).doc

从“有纪有堂”看王氏父子的破字策略(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有纪有堂”看王氏父子的破字策略 摘要: 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先秦古籍曾大量使用假借字。由于假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无法从字形上考见词义,因此,只有借助字音去探索所记录的词的词义。这也就是所谓的“破字”。清代王念孙父子是“破字”大师,本文以《经义述闻》一例说明其破字策略。 关键词: 假借字 破假借字 训诂的方式从传统意文上可分为形训、声训、义训三种。这三种训诂方式各有所长,不同的情况适用于不同的训诂方式。如此,当今的人方可更为清楚,更为准确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破假借字作为一种常见的声训方法,体现了声训的特色和作用,可以让人于迷惑之中豁然开朗。破假借字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让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解释何为破假借字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假借字作一个详细的了解。 假借的实质是借音表义。它是汉字由表形向表音方向发展的产物。早期的汉字象形、指事、会意以“画成其物”为基本特征,造字受到很大局限。抽象的事物无形可画,于是便借音表义,假借字就是在这种发展变化中产生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假借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说:语言中有一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汉字,于是依照这个词的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词义。假借字是相对于本字而言的。本字是指从文字形体上可以看出造字本意的字。如:山、水、日、月等。假借字与本字相反,其字形只是标音的符号,字形与字义之间完全无关。如:而、我、无、难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本有其字的假借。语言的使用中某一个意义本来已有专字,用字时却仍借一个同音字来记载,一般人称之为通假。比如“胃”,《说文》:“胃,谷府也。”是肠胃的“胃”的本字。假借为“曰谓”之谓,马王堆帛书中曰谓之“谓”都作“胃”。这些字长期沿袭借用,也得到社会承认,破字就是针对通假这一类假借而言的。 由于汉字本身的发展特点,先秦典籍曾大量使用假借字。尽管后人在传抄、翻印、整理的过程中曾用专字改换假借字,但仍然改之未尽,假借字仍大量存在。由于假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之间无字形联系,无法从字形上考见词义,即字形与词义的联系被舍弃,而只有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借助字音去探索所用词的词义。而这就是我们声训中的破假借字。《经义述闻·序》说:“训诂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又说,对假借字如果“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经义述闻》)卷三十“经义假借”条) 王引之,清朝乾嘉时期人,与其父王念孙在训诂学上获得了突出成就。无论是治学方法,还是研究成就,都堪称一流。人称“高邮二王”。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和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都是校读古籍的杂记类著作。近代学者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乾嘉学派的成就,并指出:“然则诸公曷能有此成绩耶?一言以蔽之曰: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已,试细读王氏父子之著述,最能表现此等精神。” 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实例,《经义述闻》卷五《毛诗》“有纪有堂”条,来看看王氏父子是如何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破假借字的。 《毛诗·秦风·终南》原诗是: 终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对于“有纪有堂”一句,毛传曰:“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很显然,毛公是将“纪”和“堂”当作山之一部分。而王引之案语认为“纪,读为杞,堂,读为棠”,“纪、堂,假借字耳”。他认为“纪”应该是“杞”的假借,“堂”是“棠”的假借,是草木名。“有纪有堂”应读作“有杞有棠”,是诗作者在“杞”、“棠”二字都已产生的前提下用“纪”、“堂”二字来代替的情况,故要破假借字“纪”、“堂”而读以本字“杞”、“棠”。所谓的“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就是这个道理。这一观点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认同。为了探求王氏父子破字的策略,我们有必要详细地了解其破字的过程。在“有纪有堂”条中,其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和所有的科学探究过程一样,王氏父子也是先发现问题。毛公认为“纪”、“堂”是山之一部分,但王引之认为不通。“‘山基’与‘毕道’仍是山,非山之所有也”。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问题,有了争议,也就为破字提供了条件。 二、从语境的角度看,《终南》一诗是借写景来劝诫。“有什么”应是“设问山所有之物耳”,毛公的看法是值得怀疑的。不愿迷信古人,只能另立新说。这样就为后面的正面观点的提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就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三、《终南》第一章言“终南何有?有條有梅”,说的是“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條、有梅”。故第二章中的“终南何有?有纪有堂”也应该是言山之所有物,而不是言山之一部分。这是“内证”。 四、

文档评论(0)

qqbbc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