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斜坡岩体稳定性问题.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3章斜坡岩体稳定性问题

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折涉及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方面要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另一方面要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以及制定有效整治措施提供依据。表 我国80年代重大崩、滑灾害事件崩塌、滑坡名称发生日期 方量(104m3)运动速度最大运动距离(m)死亡人数斜坡类型①诱发因素盐池河崩塌(湖北)1980.6.310034 m/s(最大值)400284 平缓层状,软弱基座地下采矿铁西滑坡(四川,成昆线)1981.7.82204m/h(平均值)70 中倾外层状体,老滑体局部复活地面采石渡口灰岩矿山滑坡(四川,攀枝花)1981.6.104165.5m/min(平均值)220 中倾外层状体斜坡地面采石四川盆地西部暴雨滑坡1981.7月,9月 数百个,单个滑坡方量大多小于100万m35 m/s±100 ±约10人 多种类型层状体斜坡暴雨(数十年一遇,暴雨强度>200mm/d)鸡扒子滑坡(四川,长江云阳)1982.7.2415003-10m/min 150-200 变角倾外层状体斜坡,老滑坡局部复活暴雨洒勒山滑坡-碎屑流(甘肃)1983.3.73000-400032 m/s(最大值)900237 平缓层状体斜坡新滩滑坡(湖北,长江新滩)1985.6m/s80 老滑坡复活马家坝滑坡(湖北,姊归)1986.7.162400中速数十米 缓倾外层状体斜坡,老滑坡复活暴雨西宁滑坡-碎屑流(四川,巫溪)1988.1.1070018-50 m/s80026 倾内层状体斜坡,软弱基底溪口滑坡-碎屑流(四川,华蓥山)1989.7.102020-30 m/s1500221 倾内层状体斜坡暴雨昭通滑坡-碎屑流(云南,金沙江支流)1991.9.231500-200075m/s(平均)4500216 倾外层状斜坡暴雨①斜坡结构类型分类原则相见9.3节。2.1 斜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1)由于应力的重分布,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无论是在重力场条件下,还是在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其总的特征表现为愈靠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之近于正交。2 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 (2)由于应力分异的结果,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带。但坡脚区和坡线(斜坡面与坡顶面的交线)区情况有所不同。 图 用有限元解出的位移迹线图(上)和主应力迹线图(下)(a)重力场条件(N=0.33);(b)以水平应力为主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N=3)2.2原始应力状态是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中,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它不但使主应力迹线的分布形式有所不同(下图),而且明显地改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尤其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张力带的影响最大。图9-3 斜坡张力带分布状况 及其与水平剩余应力(σL)、 坡角(β)关系示意图 (据Stacey,1970)图9-4 坡角最大剪应力与坡脚和坡 底宽(W)关系图解(据Stacey,1970)3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斜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应力状态的上述变化,斜坡岩(土)体特发生不同方式、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变形,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破坏。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上)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而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 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破坏后的滑落体(滑坡)或崩落体等被不同程度地解体。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动方式,称为破坏体的继续运动。 斜坡变形、破坏和破坏后的继续运动,分别代表了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3.1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斜坡变形实际上在其形成过程中即已发生,表现为卸荷回弹和蠕变两种主要方式。 卸荷回弹(unloading rebund)是斜坡岩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在高地应力区的岩质斜坡中尤为明显。成坡过程中斜坡岩体向临空方向回弹膨胀,使原有结构松弛;同时又可在集中应力和剩余应力作用下,产生系列新的表生结构面,或改造一些原有结构面。在此过程中当然也包含有蠕变,但是它是由岩体中积存的内能作功所造成的,所以一旦失去约束的那一部分内能释放完毕,这种变形即告结束,大多在成坡以后于较短时期内完成。斜坡中经卸荷回弹而松弛,并含有与之有关的表生结构面的那部分岩体,通常称为卸荷带。它的发育深度与组成斜坡的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天然应力状态、外形以及斜坡形成演化历史等因素有关。卸荷带也是斜坡中应力释放的部位,相当于应力的降低带。一般情况下,卸荷带愈深,应力集中带也分布得愈深。 斜坡的蠕变是在坡体压力(以自重应力为主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