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log文化和信息化教育探析
Blog文化和信息化教育探析
一、Blog的兴起
Blog于1997年在美国出现。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2001年的“9.11”事件中,当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网站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之时,许多个人Blog为人们带来了恐怖袭击中最前沿的声音;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Salam Pax记载着战火中巴格达群众生活的现代“安妮日记”更是让多少人牵肠挂肚;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i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2002年8月,“博客中国”开始在国内全面引入Blog的概念和理念,并给它正式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博客”。2007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其中显示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发展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Blog即Weblog的简称,即“网络日志”,是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和管理的形式和平台。它由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的、包含超文本链接的一系列日志构成。它充分利用网络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将使用者的工作过程、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及时地记录和发布,内容完全由发布者的喜好或愿望决定,萃取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具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传播的结构更加扁平化,传播更迅速、直接、高效。与传统的个人主页相比,Blog的优势在于简单、快速和“零入门费”;与BBS相比,它是改进了的BBS,属于个人的私人空间,你可以针对某个主题公开发表评论,而且能将评论保留在自己的网页上,还会自动记录下别人对你文章评论的简要信息,从而成为比BBS更加灵活、更为个性化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形式,兼具开放性、私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二、Blog文化的内涵
博客是以互联网为支柱的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仅是信息生产、承载、传播、处理的便捷工具,还将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乃至道德、思想和意识,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一,博客体现的思想理念。博客秉承的是奉献、无私、坦荡的思想道德理念,记录的是博客们的思想轨迹和心路历程。
其二,博客是知识产生的工具。通过博客的即时书写,记录下思维的火花,他们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积累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不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创造。另外,通过Blog学习的学习者很容易接触到有相同兴趣的网友和领域专家,通过阅读和评论他们的帖子,交流观点,分享他们的思想与体验,从而把他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体现自己能力的隐性知识。
其三,博客是人际交流的媒体。信息的承载、处理、交流是博客的本质属性。博客首先是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者;同时,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方式。
其四,博客是信息共享的纽带。博客的知识与思想不再是封闭的,就像自由软件运动贡献出的是程序源代码一样,博客们在博客日志中贡献出的是他们思想的源代码。而这种知识的共享性,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叛逆,它有力地推动着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
其五,博客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博客以时间为纵轴对知识进行纵向管理,以分类为横轴对知识进行横向管理。博客本身集成的搜索功能,非常适合学习者对日常积累的零散的显性知识加以分类并使之系统化,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管理、搜索和分享。
其六,博客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平民文化。报纸上的通讯报道、广播里的实况转播、电视中的现场采访,所有的文字与音像都经过精心编排和设计,一切都在轨道之中,民众听到的大多是一个声音。Blogger不但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发布消息,还可以不畏惧个人的身份、地位挑战世俗、权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袒露自己的心声。博客对事件真相的原生态披露,我们还可以从下面的典型事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9.11”时,美国的各地网站因为访问量过大,网页打不开,这时,很多亲历者们把自己在“9.11”中遇到的每个细节用文字和照片传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供人浏览,这是美国博客第一次进入主流媒体的视线;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众根本不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而巴格达的一个工程师把自己每天的遭遇、感想全都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用一个巴格达平民个人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这个叫SalamPax的博客网页敌过了西方所有的随军战地记者。因此,博客的“个性化”、“原生态”对传统文化的“中庸”和“论理”极具冲击性。
其七,博客与传统媒体(文化)互为补充、和谐共生。博客与传统媒体之间可以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让博客的“草根性”和传统媒体的“精英性”互相渗透,共同进步。博客与传统文化之间,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共生和互惠的传媒共栖关系。它与传统文化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