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科举热和当代公务员热驱动力探析.docVIP

中国传统科举热和当代公务员热驱动力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科举热和当代公务员热驱动力探析

中国传统科举热和当代公务员热驱动力探析   摘要“科举热”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公务员热”是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物。“科举热”和“公务员热”的深层次原因何在?本文致力于探讨传统“科举热”和当代“公务员热”的动力因素。   关键词科举热 公务热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mpetus Factor Imperial Examination    Fever and Civil Servants Fever   MIAO Xiaohui   (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Imperial examination fever gets root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while the civil servants fever in the mod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Whats the deep-seated cause for the phenomena? The article reveals the impetus factors of the two related but different kinds of fever.   Key wordsimperial examination fever; civil servants fever; impetus factor      1 中国传统科举制度框架下的“科举热”   1.1 科举制度与“科举热”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为选拔官员而建立的一种考试制度。始创于隋,建立于唐朝,经过宋、辽、金、元、明,直至清末,其与中国封建王朝一同消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影响极大。   科举制度是继察举制、选官制之后的一项民主选官制度,其公平、公正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阶层的上等人地位和权力的行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明朝甚至明文规定:所有文官官职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不通过者不得授予官职。   科学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取向的确立,由此步入仕途则意味着进入正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座右铭。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所有书生均被赋予光宗耀祖的使命,从小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以光大门楣。   1.2 科学制度下的科举热驱动力分析   科举考试的成功能为参考者带来政治、经济、家族、社会等多方面的实际利益。步入仕途即拥有政治权力,权力则衍生出经济、家族、社会利益,这一整条利益链才是中国传统科举考试的推动因素。   (1)政治特权是科举考试的基础性推动因素。中国传统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从这一角度看,科举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科举考试实际上是政治的产物。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基础是儒法两大家文化思想,科举考试的内容即四书五经,使得儒家思想和孔孟言论成为每个读书者必修的功课。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行为指南,也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深悟儒家文化是进入仕途的通行证。一朝为官则获得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或特权,从九品官员到一品大臣,政治权力依此递增。政治权力则衍生出经济、社会、家族、婚姻利益。   (2)经济利益是科举考试的主要性推动因素。对于参选者来说,科举不仅能使参选者获得政治特权,而且能给参选者带来经济利益。宋真宗在《劝学文》中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身寒微者十年寒窗苦读,获得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有了学问就能通过科举,通过科举则能获得政治权力,而一旦获得权力就获得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这正是科举及第后获得经济利益的真实写照。   (3)家族声望是科举考试的衍生性推动因素。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余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升官,他周围的人也跟着得势。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封建社会的民族座右铭。中国封建社会,稍有天赋者都被赋予兴旺家族的使命,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所有书生均被赋予光宗耀祖的使命,从小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以光大门楣。可见,科举不仅能够成就读书者个人,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整个家族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   (4)社会地位是科举考试的外部性推动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