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盘水市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位于川滇黔桂四省交界地带的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辐射区,是贵州西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也是西南地区主要的能源基地。独特的喀斯特山水、浓郁的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的人文景观、凉爽的气候,形成了六盘水独具特色的民族村镇。按照省委要求和部署,六盘水市积极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建设,让特色村镇与旅游、特色产业结合发展,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六盘水市特色村镇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将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了219个建制村道路通畅,解决了26.8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全市小康寨和小康路(村以下部分)完工项目共覆盖87个乡镇513个行政村907个自然村寨,受益群众66.9万人。
(二)农业特色产业
借助农业3155工程建设,六盘水市建成猕猴桃基地12.84万亩、刺梨基地20万亩、茶叶基地35 99万亩、核桃基地84.13万亩、中药材基地23.04万亩、油茶基地19.29万亩,粮经比从51.49调整到39.61。打造了“贵州天刺力”“宜枝魔芋”“凉都圣果”“岩博酒”“水城春”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
(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14年六盘水市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94.6亿元,累计建成机耕道路537千米,修建小山塘、小水库30余座,灌溉管网1481千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达23个,累计完成投资98.84亿元;其中省级园区15个,比2013年新增8个:省级重点园区6个。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六枝特区郎岱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六枝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园区、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已成为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典型。
(四)民族文化建设
2014年“中国贵州梭戛自然与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申报、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特别指示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同志关怀。同年10月,盘县淤泥乡麻郎垤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月,我市五村落进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打破我市传统村落名录零纪录。
???五)旅游开发
六盘水市立足于“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六盘水市特色旅游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以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目标,打造中国首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胜地。2014年六盘水市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一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推出了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坡上草原、哒啦仙谷等一批旅游景点。据相关报道,第一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13个,总投资100.68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03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7.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27亿元,同比增长29.1%,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一。
二、六盘水市特色村镇保护与开发模式
(一)文化保护区模式
1998年10月31日,亚洲首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开启了博物馆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新模式。除此之外,六盘水市建成了海坪彝族文化园、月照苗族文化园、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等民族文化保护区。编制完成的《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实施方案( 2015-2020年)》拟建设: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仡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回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保护区,主要保护与发展20余个特色村镇作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推进六盘水市民族文化保护与特色村镇建设。
(二)特色产业模式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突出“特色”,利用村镇特色民族民间工艺、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产业,带动村镇经济社会发展,让特色村镇有“特色”。例如钟山区月照乡马坝村利用民族传统工艺苗族蜡染、刺绣等特色工艺品的制作、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水城县陡箐乡茨冲村猴儿关农民利用农民画创作增收致富。盘县岩博村发展特色岩博酒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三)旅游开发模式
旅游开发是大多数特色村镇开发建设的首选,利用村镇特色景观、特色建筑、民族文化等进行旅游开发,让村民参与旅游开发,获得经济收入,同时也激发了村民对古建筑、传统民居、民族文化保护的热情和旅游开发、特色村镇建设的积极性。例如盘县妥乐村古银杏、大湾镇海嘎社区韭菜坪的旅游开发,除了农民增收致富外,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古树、传统民居、古建筑,又加强化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四)产业园区模式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模)2026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延世韩国语单词第一册.pdf VIP
- 张佩兰溶栓讲稿课件.ppt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docx VIP
- 子公司治理制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VIP
- 20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pptx VIP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选聘村干部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招聘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