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废水的化学处理法.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污水的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处理对象主要是污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对于污水中的容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尤其是当水量较大时,一般都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因为生物处理法不仅有效,而且处理费用低廉。第一节 混凝法一.混凝法的基本原理二.混凝剂三.混凝工艺四.混凝设备一.混凝法的基本原理(一)概述(二)胶体颗粒的结构及特性(三)混凝的原理(四)影响混凝的因素(一)概 述化学混凝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大颗粒的悬浮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用自然沉淀法除去;但是,微小粒径的悬浮物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即使静置数十小时以上也不会自然沉降。混凝法是废水处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可以用来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此外,混凝法还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悬浮物粒径通常大于l微米,大颗较的悬浮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通过沉淀除去。实际上,根据Stokes公式计算,粒径10微米的微粒在水中下沉1m水深约需100min,而当粒径由10微米缩小为l微米时,其理论沉降时间将变为10000min,因此不能靠自然沉降的方法把这类微粒从水中去除。 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 ?m) 细菌(0.2?m-80?m) 病毒(10nm-300nm) 蛋白质(1nm-50nm)、腐殖酸凝聚与絮凝目前的文献中,有关凝聚和絮凝的含义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用法:1、把两者当作同义词,不加区别,可以互相通用。2、把凝聚认为是胶体的脱稳阶段,而絮凝则是胶体脱稳后结或大颗粒聚体的阶段(前一阶段相当于加药混合后的极短一段时间,可能在1s以内)。3、由LaMer于1964年提出的,凝聚指由于压缩双电层所产生的脱稳过程,而絮凝则由于胶体颗粒被吸附在长链状的有机高分子上所起的脱稳作用(即架桥作用)。4、weber在《水质控制物理化学方法》一书中所采用的,凝聚指胶体脱稳及结成聚体的整个过程,絮凝仅指结成絮体这一阶段。由于目前尚无一恰当的、统一的名词兼具凝聚与絮凝两种含义。(二)胶体颗粒的结构及稳定性 1.结构:胶体的中心有数十到数千个不溶于水的胶体分子聚合成的胶核。在其表面选择吸附了一层带同号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可以是胶核表层分子离解产生,也可以时水中原来就存在的H+、Na+等阳离子或OH-等,这层离子成为胶体的电位离子,他决定了胶粒的电荷多少和符号,即构成了双电层的内层。由于电位离子的静电引力,在其周围的溶液里又吸引了众多的异号离子,形成反离子层,它构成了双电层的外层。其中紧靠电位离子的反离子被电位离子牢固地吸引着,当胶核运动时,它也随着一起运动,组成了吸附层,他和电位离子一起组成胶团的固定层。固定层以外的反离子,由于热运动和液体溶剂作用而向外扩散,因此,受电位离子的引力较弱,不随胶核一起运动,而围着吸附层形成了扩散层。固定层与扩散层之间的交界面成为滑动面,滑动面以内的部分(胶核+吸附层)称为胶粒,它是带电微粒。胶粒与扩散层一起构成了电中性的胶团。 表面电荷的发生(1)晶格取代 黏土由铝氧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的晶格组成。天然黏土中A13+(或Si3+)的晶格点往往被一部分低价的Mg2+和Ca2+所取代,结果使黏土晶格带负电。(2)结构缺陷 某些离子型结晶物质的Schotty缺陷(指某种离子可以在晶体内自由运动),在晶体表面产生过量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面在表面带正电或负电。(3)吸附 固相表面对水中某种离子特异吸附面获得电荷。例如AgI胶休对Ag+或I-的吸附而使其表面带上正或负电荷。溶胶颗粒的带电多属这种类型。 (4)固体表面的电离 这种原因带电的情况很多。原来中性的固体表面,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受到溶液中H+和OH-作用而发生不同形式的电离,最后导致其表面带电。情况将随溶液PH值而变化。 上述胶体及胶粒表面双电层结构,可用Al(OH)3溶胶为例表述如下: 2.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胶粒与溶液主体之间胶粒剩余电荷的存在,所产生的电位,称为ζ电位。ζ电位越高,带电量越大,胶粒也就越稳定,不易沉降;若ζ电位越低或接近于零,胶粒就很少带电或不带电,分散系就不稳定,易于相互接触粘合而沉降。分散系的稳定性主要是同类胶体分散系微粒带同号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了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教大的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体与反离子都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也阻碍了各胶体的聚合。当分散系中加入某种絮凝剂,使胶团ζ电位降低或消除,胶粒相互聚集成絮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