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尾矿废弃地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研究.DOCVIP

铜尾矿废弃地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尾矿废弃地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研究

PAGE 202 生态环境 第14卷第2期(2005年3月) 田胜尼等: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PAGE 201 生态环境 2005, 14(2): 199-20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82);广东省团队基金项目(003031);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田胜尼(197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E-mail: tiansn@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2 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田胜尼1, 2, 5,刘登义3,王峥峰1,彭少麟1, 4*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650;2.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3.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4.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乡土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尾矿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 calcaratus)、绿豆(P. radiatus)、山绿豆(P. mininus)。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正常土壤按体积100∶0、75∶25、50∶50、25∶75、0∶100比例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A100、TA75、TA50、TA25、TA00。5种豆科植物生长时间为70 d。结果发现:随铜尾矿在混合基质中比例的增加,5种豆科植物根系的主根长逐渐变短、根系一级侧根的数目逐渐减少;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山绿豆和绿豆在全尾矿的基质上,无根瘤生成;地下根部的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但根冠比表现为随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对铜尾矿中铜的积累,主要含集中根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明显。 关键词:铜尾矿;基质改良;豆科乡土植物;根系生长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2-0199-05 铜尾矿(Copper tailings),又称铜尾沙,是矿业部门在开采过程中,将矿石经粉碎、浮选中矿、精矿后产生的固体粉末。这些排放的尾矿除少量作为旧矿井的填充料之外,其余绝大多数还以填充凹地或筑坝堆放的方式贮存。这些堆放的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覆盖原有的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令人叫苦不迭[1~3]。安徽铜陵是我国铜矿重要开采基地之一,排放堆集的尾矿库(场)就有十几处,累计占地面积为578.8 hm2。 在尾矿治理的过程中,植被重建是尾矿治理的最好方式[2]。植被重建的关键在于基质的改良和耐性物种的选择[2,3]。物种的选择应强调物种对基质的适应性和物种对基质的改良效果,因此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植物应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4~9]。尾矿因基质极端贫瘠,重金属含量较高,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6~8]。尾矿对植物生长的毒害首先表现在植物的根部。有关尾矿对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至今尚未见到报道。本文针对安徽铜陵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取5种豆科植物在尾矿及尾矿与正常土壤混合的基质上,进行了盆栽试验研究,通过尾矿对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影响,寻求豆科植物对铜尾矿基质的耐性或适应性差异,为铜尾矿废弃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自然环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纬30°5642,东经117°4328,总面积1113 km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季节性明显,平均气温16.2 ℃,年降雨量1390 mm,太阳辐射能量为1148千卡,平均湿度在75%~81%之间。该市现有大型的尾矿(场):5公里尾矿场,黑沙河尾矿场,铜官山尾矿库,狮子山尾矿库、累计占地面积578.8 hm2。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供试的5种乡土豆科植物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