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濒危曲种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探讨.docVIP

壮族濒危曲种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族濒危曲种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探讨

壮族濒危曲种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探讨   [摘 要] 以数字化手段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科学、高效实现遗产保护与保存的重要手段。通过“壮族濒危曲艺资源库”的建立,形成壮族曲种的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的完整过程,为管理者、研究学者和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高效、一体的服务系统和平台,将能够安全和长久地保存弥足珍贵的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壮族曲艺资源传播范围,提升壮族文化影响力;增强壮族曲艺保护的大众性,提升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关键词] 民族曲艺;文化遗产数字化;壮族曲种   [作者简介] 漆亚莉,广西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讲师,民俗学硕士,研究方向: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5)05-0052-0004   随着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传播的兴起,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所谓“文化遗产数字化”,武汉大学的张薇、王九认为,是采用数字图像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组织、存储,实现对文化遗产信息的查询、管理和反复使用。 [1]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最新的技术手段,也改变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尝试探讨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对濒危少数民族曲种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创新,分析构建“壮族濒危曲艺资源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符合数字资源管理要求的壮族濒危曲艺的分类体系、功能模块以及服务平台建设,以期对民族濒危曲艺曲种的抢救与保护、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一、壮族濒危曲种概述   壮族是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 、贵州等地。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艺术中的壮族曲艺经过数代人的艺术创造和积累,在内容上具有鲜???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唱的曲调,以民族的传统曲调为主,表达了壮民族的愿望理想和审美趣味,是壮族人实现身份认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也是维系族群社区的情感纽带,更是民族内部沟通和教化的桥梁,与当地民俗、宗教、歌舞、音乐、戏曲、文学、绘画、雕塑等关系密切,是壮族语言的重要媒介及壮族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壮族曲种不仅在壮族地区流行,同时辐射到越南北部侬族、岱族及老挝、泰国佬族地区,也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的纽带。   壮族曲艺的种类主要包括唱天、唱师、末伦、唐皇、卜牙、蜂鼓等曲种,具体的内容及流布区域如下表所示:(见下页表格)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曲艺曲种传承的生态环境在发生剧烈的改变,现代文明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视、电影、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传媒也影响人们的娱乐和审美,民族传统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壮族曲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种种困难。其一,大多数曲种缺少专业剧团,曲目演出和艺术传承主要依靠民间业余剧团。业余剧团的减少,直接危及曲种的生存和发展。其二,民间艺人不断减少,艺术人才严重匮乏;其三,相关曲目、曲本大量流失,研究资料分散、尚未系统化搜集、整理;其四,流传区域不断缩小,面临急剧消失和流变的威胁。“少数民族曲艺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以壮族曲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曲艺保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安全并长久地保存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仅关涉到一个国家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生态安全,更是一个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壮族濒危曲种如若还未留下任何影像、档案资料就消失、消亡,无论是对壮民族文化谱系的完整性,还是壮民族自我的身份认同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传统的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主要依靠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的保护手段,但是“书籍的生霉、录像带的老化、录像色彩的蜕变、录音带的失真等,都会使所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真,加上拍摄角度的限制,影响了长期保存和利用[3]。”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也是一门由文学、音乐、表演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活态而完整的保护传承应该全面地记录表演艺人说、唱、演的全过程。现代数字技术为其保护提供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将相关曲目、曲本,研究资料等最大限度地搜集、保存和共享,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利用数字化存储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协议和规定,整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