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松光栋滑坡分析和防治措施.docVIP

广东梅县松光栋滑坡分析和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梅县松光栋滑坡分析和防治措施

广东梅县松光栋滑坡分析和防治措施   摘要:根据《广东省梅县(含梅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要求,梅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应选取一个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勘查解剖分析;梅西镇崇化村松光栋滑坡灾害点影响人口多、财产大,故被选取为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梅县;滑坡;稳定性;防治措施   1.滑坡区地质环境概况   1.1地貌与气候特征   滑坡区处于梅县区西部梅西镇,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滑坡区内最高点位于滑坡区北部,标高约234.04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稻田,标高约176.04m,相对高差一般50m~60m,丘顶浑圆,丘坡起伏较大,自然坡角15°~30°,植被发育。   所属地梅州市梅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易旱易涝。2012年,梅县区(含梅江区)年平均气温在20.9℃~22.0℃之间,多年平均气温21.2℃,年均无霜期306天,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相对湿度78%。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5至6月间的龙舟水和夏秋间的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和冬季霜冻等。根据梅县区气象局2003~2012年降雨量的监测资料,梅县(含梅江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7mm,   1.2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结合本次钻探揭露资料,滑坡区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第四系粉质黏土;2.白垩系全风化砂岩;3.白垩系强风化砂岩;现分述如下:   1.2.1第四系含砾砂粉质黏土(Q)。黄色,红色,可塑一硬塑,稍湿,手摸具砂感,见少量砂岩颗粒,0m-0.30m见植物根须,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底标高193.53m-221.21m。   1.2.2白垩系全风化砂岩(K)。铅灰色、灰黑色、棕黄色、红色,硬塑,稍湿,手摸有砂感,间杂少量强风化砂岩,见较多白色长石颗粒,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底标高188.70m-219.17m。   1.2.3白垩系强风化砂岩(K)。铅灰色、灰黑色、棕黄色、红色,坚硬,问杂少量弱风化砂岩残块,岩芯短柱状,块状。层厚1.0m-3.10m,层顶标高188.70m-219.17m。   1.3地质构造   1.3.1工作区区域构造。工作区区域构造有:梅西一大坪断裂带、塘背断裂、石正圩断裂等。   (1)梅西一大坪断裂带。在滑坡点东北面,距离滑坡区约10km,断裂总长约18km,走向NW,倾向NE,总体倾角60°,构造由破碎带组成,沿线岩层破坏严重,破碎角砾岩发育,区内主要切划Kh、Ky、Jz、Zhl、JKG等地层。   (2)塘背断裂。分布于滑坡点南面,距离滑坡点约3km,断裂总长约18km,走向NE,倾向SE,总体倾角75°,构造由破碎带组成,沿线岩层破坏严重,破碎角砾岩发育,区内主要切割Kh、Kg、Jz、JKG等地层。   (3)石正圩断裂带。分布于滑坡点西面,距离滑坡点约8km,断裂总长约17km,走向NW,倾向NE,总体倾角75°,正断层。受后期断层切割明显,断层两侧岩层挤压强裂,断层角砾发育,区内切割Pq-g、zb、Kh、Cd-z、Kg地层。   1.3.2工作区地质构造。工程地质调查表明:滑坡区内岩石局部出露,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岩性为红色砂岩,产状基本稳定,局部岩层发生扭转,但变化不大,滑坡区岩层产状为:158°~165°35°~42°。滑坡区地质构造主要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据工程地质调查,岩石节理裂隙以剪切裂隙为主,裂隙一般间距1m,除地表因风化作用不均匀有泥质充填外,其余多呈半张开~微闭合状态,透水性弱。主要裂隙有二组,一组节理产状为:315°~334°43°~55°,另一组节理产状为:79°~86°57°~68°两组节理裂隙常呈“x”型,将岩体切割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岩块或岩屑,破坏了岩体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对滑坡区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1.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表水体为坡脚的小溪流、鱼塘和泉眼,常年有水。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一般,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排泄通道为流经调查区的小河。   2.滑坡形态与成因分析   2.1滑坡形态   滑坡平面上呈圈椅状,后缘山坡坡顶下方见一滑坡裂缝,呈弧形展布,不连续,长约130m,为新近产生的拉张裂隙带;山坡坡脚为开挖的人工边坡,2012年5月?l生过滑坡;主滑方向为80°。滑坡平面呈宽短扇形,纵向上呈半圆形。滑坡体前缘人工边坡坡脚标高约1m,后缘裂缝顶部标高223m,纵向长度约80m。滑坡区地表密集发育大量拉张裂缝,这些拉张裂缝走向大多呈SN走向,缝宽3cm~12cm不等,延伸长度5m~30m不等。   2.2成因分析   2.2.1构造与节理成因。滑坡区周边有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