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庙会文化调查计魏郑国公祠 欢迎访问忻州师范学院主页
PAGE
PAGE 7
记魏郑国公祠
指导教师:赵新平
政史系0701班
马佳俊
前言
庙会最早的形式是隆重的祭祀活动,是人们敬祀神灵、愉悦身心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效果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庙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汇聚和传播既是对某个地区经济形态的表现,又是对该地区文化形态的集中表现。多种社会现象共存于庙会,成为宗教、艺术、道德说教的载体,气象万千,百花齐放。正是作为不同的载体,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庙会这个特殊的“场合”而向四周辐射,起到文化的传播作用。尤其是在远离大都市的乡村,庙会成为人们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
庙会早在夏朝、商朝就已经形成,汉朝的时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南北朝代,又得以巩固,唐宋时期就日益繁盛起来,一些达官显贵、仕途高官偕妻儿老小,逢吉日进香祈福,祭祀神灵,场面盛大空前。后撒播于民间,近代才真正定型和完善起来。
庙会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庙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庙会成为国内历史学界和民俗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各学者从庙会的起源、会期、规模、组织管理、功能及庙会活动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对庙会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在寒假期间我特意对我村的魏征庙庙会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住持、村委干部、商人、部分乡民)。以此让人们了解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积淀,从而更好地发挥庙会的经济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为乡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正文
庙会概况(地点、相关传说、由来、举办日期等)
魏征庙坐落于山西省原平市沿沟乡邵家寨村,据《崞县志》载:“……唐魏郑公徴于此,驻师祷天,以剑插地,泉水涌出,三军赖之,示左有魏郑公祠。”因此便有了“拔剑刺泉”的传说:当年魏征率兵征战路过崞县,住在邵家寨,得知当地严重缺水,平时靠老天下雨时掘地积水维持生存,这几天天旱无雨,百姓焦急万分,魏征见百姓焦渴,庄稼枯黄景象,心里非常着急,便以剑插地,三泉涌出,当年人们为感谢魏征,便修建了魏国公神祠堂,即魏征庙,并于每年七月二十三举办庙会,延续至今。如今在村里仍可觅得三泉的踪影。其一泉位于今庙门正对面的“大海”,“海”底有泉,人们利用它灌溉农田,这“大海”的侧对面的山坡上建有龙王庙,每至农历十五,满月倒映“海”中,月精美的灵魂便升华在平静的“海”面上。其二泉位于邻近的树林内,名为向东泉,此泉无论春夏秋冬,天旱地涝,都水温很低,水量如一,从不干涸或冰冻,泉涌出时冒着白气,距其不远处有一水潭,水色显白不见底,周围丛木相依,雾气蒙蒙;其三泉相距也不远,水清明澄澈,水底石子粒粒可见,四季水位不变,这三泉流出的水在村里汇成一条东河,再汇入班政铺板桥河,最后流进滹沱河。关于魏征庙的修建还有一个传说,当年首建此祠时,人们选好了村东北方向的一块地方,将木料运到了那里,谁知一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第二日,东北方向的木料不见了踪影,几经寻找,在村西北找到了丝毫未损的木材,于是村民认为此乃神灵的意愿,遂建祠于西北角。此后数百年间,自然灾害与兵革之乱无情地侵凌,几经重修,几经破坏,没有间断过。今天,几经修缮的魏郑国公祠又呈现在眼前了。庙门上赫然写着“龙泉寺”三个金色大字,由五台山广济和尚所题,广济在这里兼任住持。寺内有大雄宝殿(位于西面),正中央为魏征殿,殿内正中为唐太宗李世民塑像,其右边是魏征像。
1.庙会的组织情况
庙会一般由村委组织,另外村里一些德高望重和热心村中事务的人也参与其中。他们在庙会正日这天要分管总务(一人)、财务(三四人)、后勤(二十五人)、茶碗(三四人)、香火、接待(三人)、保卫(七八人)等工作。
2.庙会的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
来源:主要是布施(有最低限定:每人10元;要在功德榜上亮化);村里厂矿(两三千);五台山有时会拨付(金阁寺住持广济师傅)。
使用:庙会正日的开销(向人们提供斋饭;租用桌椅、碗筷等的费用等)、如要唱戏还要向剧团支付一部分,剩下的由庙里保管以便以后寺庙开支。
3.寺庙中供奉的主要神灵以及乡民的信仰程度
供奉神灵除需要纪念的古人(魏征、唐太宗、关公等)另外还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等;村民大多要拜佛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幸福安康、大吉大利。
4.庙会期间的活动
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和尚作“法事”即举行祭祀神佛的仪式;二是善男信女们进行朝拜、许愿祈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文艺娱乐活动和商贸活动。
5.庙会的规模(包括人数、场面、持续时间等)
每年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