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国学.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学国学.ppt

课时内容 (一) 什么是国学? (二) 国学的分类? (三) 为什么要学国学? (四) 国学的当代价值 ? (五) 几位当代国学大师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什么是国学?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四库全书》分类法 国 学 按内容分类 国 学 “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 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为什么读经典》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如何爆炸,不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便捷,苹果手机如何进入学生书包,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限没有变,一批古代先贤用文字清晰概括的思想精髓,不会因时间改变而改变。许多当代人在反思时,也往往会发现,国学教育对改变当下道德缺失、社会失信、孝道式微极有好处。古人的某些总结,精辟之极。 张新彦 (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研究员 ) 为什么要学国学? 国学简而言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学习国学是可以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代代国民从中获得自己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国学是中华民族生活环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对祖国有认同感,文化给予人们民族感、历史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世界各各民族之中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 南怀瑾 国学是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主要标志,不了解国学,就不知道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的古典文学遗产,在当代仍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文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四史”是治理国家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绝不只是一种口号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冯友兰 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作品《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被编入中学教材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人生的境界》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大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真与善的探索》、《文化与哲学》。 1911—2009,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