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和生态果园建设技术初探.docVIP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和生态果园建设技术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和生态果园建设技术初探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和生态果园建设技术初探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东经117°29′~118°03′,北纬25°29′~26°10′之间。山地面积1820.77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9.37%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3~19.6℃,年降雨量1491.7~1809.6m m ,境内地势复杂,山体切割强烈,海拔相对高差1330m ,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气候的多样性为山地开发种植多种水果提供了有利条件。至2004 年,全县山地果园面积6348.73hm2,产量63871t。由于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大且雨季相对集中,加上山地开发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盲目开垦,欠合理耕作,造成果园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园地生态恶化,耕层变浅,地力下降,直接制约着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搞好果园水土保持,遏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已成为山地果园开发的重点。从1990 年开始,开展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果园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1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现状      据2004 年调查统计,全县园地水土流失面积4504.94hm2,占全县园地面积的44.57% ,其中山地果园流失面积2047.87hm2,占全县园地流失面积的45.46% ,占山地果园面积的32.26% 。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的类型是水力侵蚀,水土流失强度以轻中度流失为主,其中,轻度流失面积最大达986.67hm2,占山地果园水土流失面积的48.18% ;其次为中度流失,面积946.80hm2,占46.23% ; 强度流失面积较少为114.4hm2,占5.59% 。   通过生态果园建设配套技术的推广,山地果园的水土流失率在减少,流失强度在下降。与1986 年相比,山地果园面积由当初的347.85hm2猛增到现在的6348.73hm2,18 年间面积扩大了18.25 倍,其水土流失面积也由232.22hm2 增加到2047.87hm2,扩大了8.82 倍。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地果园总面积的比例却由1986 年的66.67% 下降到目前的32.26% ,下降了一半多,尤其是强度流失从31.60% 下降到5.59% 。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养分匮乏,肥力下降,旱瘦矛盾突出,使果树根群裸露,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经济期限缩短。      2 山地果园水土流失成因      2.1 自然因素   大田县雨量变化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中部、北部,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顶多于山谷。海拔每升高100m 约增加40m m 雨量,如屏山海拔最高,雨量最多达1809.6m m 。降雨量分布不均,4~6 月全县各地降雨量在671.2~796.4m m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2% ~48% ,月平均220m m 以上,24 小时降雨量最大可达164.9m m ,高于蒸发量。大强度降雨造成强大的冲蚀力,加剧水土流失,尤其是幼龄果园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2.2 建园标准低, 缺乏防护设施   建园缺乏总体规划,片面追求开发规模,没有因地制宜地开发山地资源,陡坡毁林开垦种果较为普遍,有的甚至从山脚开到山顶形成“光头山”;建园标准低,突出表现没有等高水平,台面内高外低,后无竹节蓄水沟,前无埂,园地缺乏排灌等山地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排洪沟等。果园人行道直上直下,没有修建好梯壁等,造成果园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三跑果园”。      2.3 园面缺乏覆盖, 地表裸露   我县果园覆盖率偏低,尤其是幼龄果园表现更为突出,降雨时雨水直接冲击土壤表面,不仅溅蚀增强,而且地表径流也增强,果园表土受到严重的冲涮。据在石碑中学1 年生雪柑园套种柱花草测定,种草地表径流比裸露减少95% ,年侵蚀量减少85.7% 。      2.4 传统的耕作制度, 加剧了果园水土流失   我县各地果园管理是沿袭连年中耕除草,实行“面面光”的传统耕作方法,尤其在雨季进行耕作,加剧了土壤流失。同时由于梯壁连年除草极易造成梯壁崩塌,梯埂内移,据罗丰果场调查,10 年生果园由于连年除草和土壤冲刷使台面内移20~28cm ,部分根系裸露,影响果树生长;在施肥上,有机肥料投放少,长期施用单质化肥等造成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土壤涵养水分能力差,增加地表径流,加剧了果园水土流失。      3 山地果园生态建设配套技术      3.1 合理规划, 高标准建园   新建果园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规划,禁止全坡开垦,坡度>25°严禁开垦建园,已开垦的果园要逐步改造或退耕营造水土保持林,做到山水园林路统筹布局,有层次开垦,不强求大面积和连片种植,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竹林等自然屏障分散建园。实行“山顶带冒,山腰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